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世界动态:李典镇:昔日捕鱼者 今朝护鱼人


(资料图)

一早,广陵区李典镇沿江村的气温仅6摄氏度。58岁的护鱼人孙启林裹着厚厚的军大衣,和同事们在江边大堤上一丝不苟地巡逻,“尽管现在处于‘枯水期’,违法捕捞、垂钓的行为比较少见,但依然不能放松警惕,这是我们护鱼人的职责所在。”孙启林说。

“我从小在江边长大,家里世代靠捕鱼为生。从学会抛网到现在,一晃已有四十多个年头了。”孙启林感慨道,自己刚学会捕鱼那会,一网下去就有一两百斤刀鱼,后来过了几年,一网就只有几十斤,再后来只有零星几条,“说不着急是假的,但那时候我们靠捕鱼为生,捕不到鱼了,还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2019年,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号召,孙启林和他的同伴们彻底离开了曾经赖以生存的渔船。一时间,全村195户渔民上缴了捕捞证,1592人全部上岸,退捕渔船达752艘。“沿江村作为扬州长江边上最大的专业渔村,捕了几十年的鱼,又没有什么其他专业技能,找工作一时成了我们这些渔民最棘手的事情。”孙启林回忆道。

为了切实保障好渔民上岸后的生活,政府部门千方百计为大家的生产生活想办法,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们顺利转产再就业。多方采集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和适龄人员就业意向,多次组织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专门设立协助巡护、河道保洁、水上清漂等公益性岗位,为退捕渔民量身“造饭碗”;筹划成立扬州市广陵区远春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广泛吸纳未就业渔民参与护鱼、清江、航道管理、物业管理等工作……一系列的硬举措,让孙启林他们安了心。

“当时一听说政府为我们大龄渔民设立了公益性岗位,专门面向50到60岁的退渔人员,我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经过一系列培训,2021年,孙启林等28名退渔人员成为了第一批光荣的长江护鱼员。“以前总是想着怎么捕鱼,现在变成怎么利用自己的经验来护鱼。眼看着长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经常能看到鱼儿跃出水面,心里美滋滋的!”

从长江护鱼队成立起,不管春夏秋冬,无论阴晴雨雪,在李典镇沿江70多公里的堤岸上,总能看见孙启林们的身影。一天4次常态化巡查,队员们从清晨到傍晚,从夜晚到黎明,凌晨2点村民们入睡的时间,却是他们又一次出发的时间。

“正是因为多年的捕鱼经验,才更知道哪些点位、哪些时间段可能会发生偷捕、偷钓的行为。”今年过年期间,有不少队员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时间,坚守岗位护鱼,除夕夜也依旧守护着这条大江。

除了常态化的巡护之外,孙启林等护鱼队员们还积极宣传长江禁捕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协助送达、张贴禁捕宣传资料。此外,护鱼队还和扬州渔政联动,利用沿江每隔三四公里就有一个的探头,对江面进行全天候监察,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出动处置。

“事实上,护鱼员的工作比想象中艰苦,条件、待遇和其他工作比起来也一般。但大家更多地还是凭着对长江的热爱在守护,他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对长江有着一份不一样的情愫。”李典镇沿江村党总支书记王永来说。

近两年,平均年龄50多岁的这支护鱼队,陆续有人退休。被问及过两年退休后的打算,孙启林想了想说:“一辈子都在和长江打交道,退休后可能更多的时间也会待在这里吧!把这一辈子积累的经验跟大家分享,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保护行动中,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美丽的长江。”

标签: 航道管理 其他工作 专业技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