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降低“算法垄断”风险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旨在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算法推荐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学习等技术,可精准发掘用户痛点,提升信息传播准度。然而,为实现利益最大化,部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诱导用户沉迷有害信息,引发不良后果。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涉嫌违背公平竞争原则,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控制热搜等行为更是给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公平正义带来挑战。面对算法沦为“算计”的诸多隐患,《规定》应时而生,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坚持主流价值导向,把算法装进监管的“笼子”里,将规范行业秩序,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

《规定》既为开展监管工作指明方向,也压上沉甸甸的“担子”。职能部门应通过公开招聘、内部发掘、专家引进等手段,打造一支水准高、能够胜任工作要求的专业团队。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监管人员掌握最新算法机制运作原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坚持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采取约谈、警告、罚款、通报批评等措施,责令限期改正。对算法服务提供者多次违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应吊销相关业务资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完善监管工作考核标准,将监管任务细化到人,若存在所辖平台、企业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及时对相关负责人问责。

算法推荐服务是互联网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质量好坏关乎行业共同利益。强化行业自律,推动制定全行业算法推荐管理标准,促进从业者依法提供合规服务,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优化算法推荐服务机制,建立识别不良信息特征库,通过算法取缔不良信息,让算法成为阻断不良信息传播、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防火墙”。重视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特征,研发适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算法推荐服务,推动算法机制更加“适老化”。从业者应树立依法维权意识,若发现行业内算法服务提供者利用算法进行不合理限流、影响自身服务正常运行的,可联络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审核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降低“算法垄断”风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用户作为算法推荐服务使用主体,理应拥有更多发言权。有关部门可通过问卷调查、交流会等形式,鼓励用户畅所欲言,讲述“如何让算法变得更好”。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让用户成为评判算法监管工作成效的“裁判员”。若用户发现仍有相关问题整改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等情况,有权提出质疑,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补齐工作短板。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设置便捷的用户窗口,方便用户及时反馈服务中遭遇的痛点难点,在算法升级时邀请用户代表参与测试,及时修正算法机制不足,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梅麟)

标签: 算法垄断 公平竞争 大数据分析 用户行为学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