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车厢”需要更多细则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静音车厢”需要更多细则
据“中国铁路”介绍,目前多趟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专门设有静音车厢。在12306App上购票时,旅客可选择带有“静”标识的车次。在静音车厢里,旅客可享受更加安静的乘车环境,拥有更舒适的休息体验。(4月6日上观新闻)
“我想静静”,长久以来,这个梦想对许多乘坐高铁的旅客来说并不容易实现。肆意的外放声、爽朗的聊天声、“熊孩子”吵闹声等等,乘坐高铁“被打扰”的情况司空见惯。饱受车厢噪音之苦已经成为高铁旅客的共同“痛点”。因此,高铁设置一定数量的静音车厢,不仅能为想休息或专心工作的乘客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也提醒乘客更加注重他人的感受,避免产生干扰和冲突。
其实,早在2020年底,铁路部门就在京沪高铁和成渝高铁部分车次试点了“静音车厢”,并对车厢内乘客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乘客在享受“静音福利”之时,也需要遵守“静音规定”,如不能大声喧哗、接打电话和使用电子产品外放音源;带孩子出行的需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防小朋友哭闹等。
“静音车厢”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普遍欢迎,让民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达到“人以群分”的效果。但是,“静音车厢”也引发了一些疑问:哪些行为算打破了静音环境?打呼噜的人可否坐在静音车厢……不少人呼吁,铁路部门在管理上更加精细一些,尽快完善相关措施、规定,划出清晰界限,出台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让“静音车厢”成为真正的静音区。
“静音车厢”的设置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铁路部门倡导文明乘车的有益尝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静音车厢”将选择权交给乘客,有效满足了一部分乘客的安静乘车愿望,而成文的静音约定则减少了因噪音问题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同时,有了“静音车厢”的创建和引导,车厢内的乘客就有了约束感,自然会意识到降低音量、保持安静是一种必要。而新上车的乘客发现车厢环境清静文明,也自然不好意思破坏既有的氛围。如此良性循环,时间一长,保持安静、举止文明定会成为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一种习惯。
旅途有终点,服务无止境。高铁围绕部分旅客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静音服务,是一种积极探索,是一种升级服务措施,值得肯定,值得期待。“静音车厢”绝不是铁路服务的终点,而是一个新起点。推行“静音车厢”一事虽小,却代表着铁路企业“见微知著”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担当,彰显着铁路企业始终“以民为本”的初心和情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