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当前聚焦:科幻改变商业

原标题:科幻改变商业

最近,两个人工智能系统火爆出圈,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一个是电影《流浪地球2》里冷酷无情的“幕后黑手”MOSS,一个是现实中多才多艺的“全能网友”ChatGPT。这次科幻作品与现实的联动,增加了人们对科幻“可能实现”的想象和期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导致企业组织越来越复杂,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估计大多数人在日常工作中都有切身体会: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商业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过去的成功经验很快就过了“保质期”,昨天还是制胜法宝,今天就成了失败案例,公司想要拟定未来商业战略变得更加困难。我们该如何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存?

日本科幻学者宫本道人试图找寻这一答案。在《科幻如何改变商业》一书中,他提出了“科幻思考法”。

所谓科幻思考法,简单来说,就是创造出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但又和现实世界有一定联系的、只属于自己的“头衔”。其中的关键是要让思想从现实世界“飞向”虚构世界,然后再把它拉回现实并“平稳着陆”。在作者的“世界”里,科幻(Science Fiction)的“S”既是“Science”(科学)的“S”,也是“Self ”(自我)的“S”——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编织故事,并且生活在故事的世界里。

为何科幻会对现实世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秘密可能在于科幻的目的——要么是顺着现实世界的逻辑向深入走去,畅享未来的诸多可能性,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么是通过科幻“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如时空穿梭、星际旅行,这些也为科技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而且,宫本道人还在书中特别提到,科幻作品中会出现很多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职业,它们也是推动异世界发展所必需的元素。作者认为,为自己设定一个“头衔”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寻找梦想、解构并梳理实现流程的过程,如果能将“头衔”的要求与现实生活及工作场景相结合,说不定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很多创业者都是从优秀的科幻作品中得到灵感,并开启自己事业的。“他们不是否定虚构文学,而是努力让现实去接近虚构文学。正是这样的思考方式,才会产生创新。”

例如,尼尔·斯蒂芬森在1992年发表的科幻小说《雪崩》,就俘获了一众当代创业者的心。在小说虚构的世界里出现了VR技术。对虚拟现实的渴望唤醒了硅谷大量的“创新之魂”,引发了互联网创业浪潮。此外,书中创造的很多词语,如代表网上虚拟空间的“元宇宙”、代表现实人类在虚拟空间中分身的“虚拟形象”等,很快广为人知。宫本道人认为,这种创业文化的兴盛与《雪崩》的畅销是相辅相成的。很多创业企业如今已经变得非常强大,甚至已经具备了影响现实世界的能力。尼尔·斯蒂芬森后来成为AR头盔开发企业Magic Leap的首席未来学家。此外,他还担任了贝佐斯创立的太空旅行公司Blue Origin的顾问。

科利·多克托罗也被认为是具有惊人预见性的科幻作家。早在脸书公司(Facebook)推出点赞功能之前,他就在作品《魔法王国的沉沦与灭亡》中描述过类似功能。此外,该作品还是世界上首部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下发行的小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这部作品都远远走在了时代前列。

事实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家都曾公开表示,自己有喜欢的科幻作品。不少人还在采访或著作中结合自己的商业经验,主动提及具体的科幻作品。反过来说,他们在为企业设定目标时,经常动辄展望30年以后的未来,这些图景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科幻呢?

在宫本道人看来,把科幻创作当作商业灵感源泉的趋势正在加强。比如,英特尔、微软之类的大企业在争相进行科幻创作,借以推进公司研发工作。

应该说,科幻虽不能预测未来,但确实能够提供更多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会如何发芽、生长,取决于人们从什么样的视角去阅读科幻作品,以及如何参考这些作品采取行动。谁也不能保证商业创新一定能够成功,但拥有科幻视野,无疑有助于企业踩准发展的节奏,提高成功的概率。(孙昌岳)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