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当前头条:东北文艺复兴:一场关于普通人话语权回归的胜利


(资料图)

原标题:

东北文艺复兴:一场关于普通人话语权回归的胜利

随着国剧《漫长的季节》的热播,“东北文艺复兴”重回到舆论漩涡中心。到底什么是东北文艺复兴?它又意味着什么?

2019年,在网络综艺《吐槽大会》上,音乐人董宝石在节目中提及自己与“二手玫瑰”乐队主唱梁龙讨论“东北文艺复兴”这一话题。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始,“东北文艺复兴”这一现象开始活跃于中国当下互联网语境。具体来说,“东北文艺复兴”泛指的是一场由东北地区的文艺从业者们共同推进的文艺运动。他们互相影响联系,双雪涛谈到过《平原上的摩西》受到《白日焰火》的影响,而董宝石坦诚他的音乐受到班宇小说的启发。

其实在历史的发展中,东北文化从没退出过大众的视野。三十年代的萧红等东北作家,代表着那个年代的文学高峰,再往后的赵本山一派的喜剧表演艺术家亦将东北文艺发展得如火如荼,甚至是早几年的社会嗑土味短视频。论及现在的“新”东北文艺复兴,则是一个各领域遍地开花的现象。在音乐领域,有结合了“二人转、摇滚和民乐”的二手玫瑰,有嘻哈歌手董宝石。在文学领域,甚至已经形成了“东北文艺复兴三杰”“沈阳作家群”,分别是双雪涛,班宇,郑执三位青年小说家。而在影视领域,最近的有改编自双雪涛小说原著的《平原上的摩西》,由班宇担任文学策划的《漫长的季节》,由郑执小说《生吞》改编的《胆小鬼》。回溯过去,《钢的琴》《白日焰火》《暴雪将至》都是通过电影开启了以东北为表现对象的创作。

如果说在之前,我们对于东北文化的了解还仅限于赵氏喜剧,土味搞笑短视频这些刻板印象中。那在这场“新东北文艺复兴”中,创作者们又从历史人文的维度,为我们重现了从20世纪90年代工人下岗潮开始,东北地区一系列社会激变给人们造成的影响。而“新东北文艺复兴”的这一代创作者的父辈正好是那个时代的失业工人。他们的创作是对上个年代体制转轨过程中父辈失业过程的全记录,是站在时代角度回过头对东北命运的凝视,更是他们儿时的伤痛回忆。所以,从实质上看 “新东北文艺复兴”是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激荡中对于自身命运的书写的故事。

在这样的普通人个体叙事里,是对资本那套成功主义优绩主义叙事的反抗。东北文艺复兴,首先基于“东北”地区这一限定词。在国企改制后,无数的下岗工人,工厂里锈迹斑斑的铁柱,被工业污染后灰蒙蒙的天空,一切的失落在城市化的都市文明面前,都被贴上荒蛮,愚昧,欠发达地区的标签。但是“新东北文艺复兴”拥抱这一切的所谓“失败”,在文艺作品里大量出现破旧的工厂,暴力的社会团体,荒蛮愚昧的村民。把这一切属于东北的时代痕迹从成功主义的二元对立中解救出来。不是去批判它,而是轻轻地抚摸它歌颂它。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东北文艺复兴”也是对每一个正在焦虑的普通人的解救。“东北”的意义早已泛化,它意指每一个被成功学二元叙事凌驾下不完美的我们。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重新理解父辈失业的命运,改写我们如何理解自己。“新东北文艺复兴”给我们提供了改写“成功”定义权的新机会。

“新东北文艺复兴”是通过文艺让东北复兴,最终会让我们重新理解“东北”,也重新理解作为普通人的每一个我们。(刘凌汐)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