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处于丧子之痛的母亲坠楼身亡,谁是背后的元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处于丧子之痛的母亲坠楼身亡,谁是背后的元凶? 

“孩子死了还有心情换衣服化妆”“最终结果还是为了钱”“这位妈妈想成为网红吗”“身材更好”“身材高挑还穿高跟鞋,美滋滋”……很难想象,为什么打扮精致的女性就成了网暴的对象,更难想象这样的评论出现在了一位刚失去爱子的母亲视频之下。

5月23日,武汉市汉阳区弘桥小学一年级男生谭某在校内被老师驾车撞倒碾压死亡,事件还没有得出结论。6月2日,悲剧再次降临这个家庭,孩子的母亲也坠楼身亡。(6月2日《新京报》)

孩子的离世明明是一个悲伤的事件,对他的家人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这样事件的发生,大家关注的不应该是孩子身亡背后的原因,事件的处理结果吗?而在事件评论区,却频频看到的是对这位丧子母亲的恶意揣度。虽然该母亲的坠亡与其对孩子的不舍有着直接联系,但是在网上的种种质疑声,无疑成为了背后的推手。让人不禁要问,这样不顾真相、恶意评论的不良风气什么时候才能画上句号?

从视频截图可以看出,孩子的母亲并没有浓妆艳抹,只是正常女性的装扮。这样的装扮还能引起网友的热议,这是否一种对于女性形象的误解。先有“挖呀挖”的网红歌曲演唱者黄老师因素颜被批判“素颜真丑”“难看”的先例,现有丧子母亲被批判“刻意化妆”的网暴事件。女性形象仿佛有了一种固定的模板,当幼师的女性一定是美丽大方的,而经受丧子之痛的女性一定是悲痛地来不及注意仪容仪表、蓬头垢面,一旦违反了这种固定的模式,一旦不符合TA们心里的完美形象,就会遭受铺天盖地的质疑声和毫无依据的诋毁。

殊不知,当下女性形象早已打破传统,进入了一种多元化的时代。孩子出事的时间在周二下午一点多,属于正常上班时间,孩子的母亲身着职业工装抵达现场,再正常不过,怎么就成为了“用心打扮”“不像亲生母亲”?对女性的偏见,是时候需要建立清醒的主体认知了,切忌基于刻板印象进行主观臆断。

网络表达的便捷性向我们每一个人递来了发声的话筒,这话筒给足了观众发声的自由,而这话筒的声浪能随意地将人推至风口浪尖。明明是坚持一杯两元的“糖水爷爷”,却偏偏被人质疑食材不干净、造谣子孙不孝,最终爷爷不得不放弃了开了十七年的糖水摊;明明是一位母亲要为逝世的女儿讨回一份公道,却偏偏被网友质疑过于偏执、“吃自己女儿的人血馒头”;明明就那么多摆明着的、清晰可见的“明明”,可是还是有人视而不见。17岁的少年刘学州、染粉色头发的女孩、上课认真负责的郑州历史老师……一个个鲜血堆成的例子、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离开,怎么还是不能警醒屏幕背后的键盘侠?这份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名单怎么样才能截止?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回到这起不幸事件,或许一些网络暴民才是致这位母亲于死地的真正“元凶”。作为个人,我们拥有了麦克风,有了自由发言的权力,但同时也有了尊重他人、尊重言论边界的义务。键盘不是武器,评论不是子弹,网络空间更不是战场,我们应该给他人多一点理解,对世界多一份善意,在不明真相前,切勿肆意恶评,做到远离网络暴力。(文红翔)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