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漫 >

天天热议:饭圈化与批评边界的消亡,从绘圈与咩2016说到有山先生和赵泠的媒介批评一瞥

你花五十买我一个大头我花五十买你一个大头,我寻思着绘圈里的人搁那学英法战争互刷战绩是罢。 ——蓝瞳十七的武断

逻辑和证据在利益面前惨然失色,但也就是在利益面前逻辑和经验才会冰释前嫌合二为一。  ——蓝瞳十七《一个子女的神话》


(资料图片)

我不是想成为那种很伟大的作家,当然我也期望成为伟大的作家。 ——南京艺术学院学生杨瞬

本文参考了无行君(BiliUID:1484122724)对我之前那篇媒介批评发表的见解。

架空资本的下沉圈子纲领

要说饭圈化首先得说饭圈,饭圈这个名词是互联网大流行时代的产物,实际上它有着更为隐秘和藏污纳垢的前体,这就是纯粹的“圈——以某种事物或人物作为崇拜对象并据此运转的架构,有时牵扯到资本的操控或人性的虚荣——饭圈只是圈子的一种,较为轻狂和流行的一种,饭圈是被下沉的圈子纲领。

在以前,圈子有京圈儿,有作家协会,有大学学术圈,圈内对外的干扰力尚且不明显,就算出现干扰也很难被立刻找到该恶性事件的指向,圈子处于一种隐秘的稳定的可能。而在今天,无论是分消费阶级的偶像饭圈,还是商业互吹的绘圈,圈子的公开的,臭名昭著的,易被指向的——这种暴露的风险为饭圈换来了模因污染的机遇。

前期的饭圈是对内至高无上对外独立自主的,姑且称为是圈地自萌时期,这一时期的饭圈主要依靠人性。圈地自萌既是一种圈内人保护圈子的机制也是一种圈内人扩大圈子的机制,圈地自萌壮大了圈子的凝聚力,也为圈子的合理出道做激励。圈地自萌时期的圈子无论是与其他圈子对抗还是向一般人员宣教都略显生涩,具有一种被迫的自主可能。

中期的饭圈是对内暗潮涌动对外强制霸权的,姑且称为是飞扬跋扈时期,这一时期的饭圈主要依靠资本。这一时期,饭圈会由于自我感觉良好或条件充裕而膨胀,对一般人员宣教,对对立圈子策反。在这一时期,饭圈的壮大是空前的,大量可供老一代圈内人操控的新鲜血液涌入,传递销售饭圈文化——具有消费主义的血质。

籍着许多人对表达欲,归属感和使命感的渴求,一般人员被吸纳入飞扬跋扈的饭圈后,极可能会误以为自己在从事某种高尚的事业并为之狂热,或者认为自己在遵循自己的内心而追求适合自己的潮流,实际上都是社会工程学的把戏——这种犹如精神疫病一般的情况,实际上就是强权对弱势的胁迫,饭圈中出现了空前的群落化与阶级化。

后期的饭圈成分复杂,粉丝与外人的界限在个人和整体上都难以区分,极有可能会达成解体的结果,有可能会构成新的饭圈。此时,由于大量圈外人的涌入,饭圈内所崇拜的对象所吹捧的对象更多地要受圈外规则的限定,有时就会玩脱,即在圈子中被认为是救济物的核心在圈外受到贬斥——饭圈无法管控其吹捧的对象是否满足对外输出的要求,最终会导致其吹捧的对象被圈外规则异化或被圈外规则舍弃,无论如何都是饭圈对外扩张的一种打击。

此外,饭圈的核心也有趋利避害的设想,在一定影响力下反而会出现“陛下造反”的情况,饭圈祛魅,饭圈外的一般人员也会和该圈的其他对立圈联合起来构成围剿这个饭圈的“饭圈”,当饭圈被摧毁并退行乃至于自决或重构,新的“饭圈”仍然存在,破坏了一类饭圈的事物或人物又被当做吹捧的对象,屠龙者成龙——饭圈化就这么出现了。

Q团队与怀疑论假设

饭圈化在渗透入一般的圈子和纯粹的一般领域,饭圈化与传统的抱团取暖相比,多了非正当利益和非正当荣誉两个特点,饭圈的做法较一般的圈子更为极端也更为不稳定,实际上是在为饭圈的这两个特点服务。

目前饭圈化的重灾区之一就是下沉知识领域或科普领域,一方面没有去除传统权威的脾性,一方面又多了“民族科学”的气息,乃至于连我这篇文章都不可避免。衡量是否受到饭圈模因的污染,还是以了非正当利益和非正当荣誉的获取为特点,这类圈子往往是以利润和荣誉共同为首先目的的,具有不作为的嫌疑。

如知乎答主小约翰可汗和半佛仙人实际上都算是民族科学,这类饭圈化以伪装后的民族科学或学术科学的名义打碎以往的民族科学或学术科学,从而得到群众的崇拜和迷信并构成一个单独的饭圈化圈子。如果在这个新饭圈化凝集之前,被吹捧的对象没有打破自发组圈的圈内人对自己的迷信,而是放纵自由,就会导致饭圈的诞生。

有些饭圈化的圈子也是以利润和荣誉共同为首先目的的,但是具有主动获得的嫌疑——知乎答主赵泠和视频博主李子柒都是这样的体现,实际上圈内人对其的吹捧指向赵泠或李子柒的个体,但缔造赵泠或李子柒的是其背后的整个团队——现在赵泠或李子柒的圈子多多少少受到了指责,这就是处于饭圈的后期,赵泠的物理学问题答得一塌糊涂或李子柒的乡村视频漏洞百出,都是注定在破圈后被外部规则的标准创造出的。

初始荣誉目的的圈子往往是涉及到个人或组织的,这种饭圈化往往是为了在互联网上获得在现实中不能获得的容易而发生的,这类饭圈化具有造作的嫌疑。例如以B站UP主杨瞬先生或咩2016为代表的——诸多为自己打造人设,标榜自己为文艺青年,斜杠青年,摇滚青年,但实际上并不对这种标榜感兴趣的——脱离了其人设本属的圈子而单独以自己为核心打造新的圈子,或在其人设本属的圈子里拉帮结派另起炉灶的。

这类圈子主要是以虚荣心搭建起的,在前期往往具有一种隐忍的表达,在中后期的反叛往往出其不意,此时自以为是的饭圈化颇有形神。例如,咩2016在其制作视频的初期,多次邀请东方Project圈内人士为其捧场,彼及名声大扬后,又故意割裂与车万圈的关联,自我作古——具有可哀的卑鄙。

初始利润目的的圈子往往是涉及到实在公司或股份的,这种饭圈化首先是为了资本的获取,这类饭圈化具有冗余的嫌疑。例如小潮team的旗下艺人或EOE虚拟主播旗下艺人的账号,使得对这个整个圈子有兴趣的人又会下放注意到其旗下的账号,并根据其喜好分流——就好像喜欢美食的找小傲,喜欢看广告的找杜海皇。

这种饭圈化本身没有加害的想法,但是其不理智的粉丝群可能会强行塑造一种饭圈的结构并且构成一种冲突的起源,具有更潜在的不可控性和突然的爆发性。但是有时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因为也要少数初始利润目的的圈子利用饭圈化行圈子自体的事宜,如点外卖后商家会要求顾客五星好评,但是这种情况实际上已经脱离的圈子的说辞,直接来到了市场这一层面,姑且不论。

有一类圈子的饭圈化是具有异化特征的,圈内人对其崇拜的对象具有偏见的辩证观点,这种圈子对外的危害性不充分,反噬也不易发生,圈子几乎没有饭圈的气味。例如B站UP主有山先生乐子自黑也乐于被黑,其饭圈化或饭圈的构成就相对纯粹,但是架构紧张——脱离有山先生的才华与自嘲精神后的观众群将会如散沙解体,例如,有山先生的女粉们并不在乎有山先生有多少女粉,分别是谁,只会在乎自己是不是有山先生的女粉——这与某些偶像艺人圈子里女粉相互掐架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电影《唐人街探案》中,一度被认为是个体的“Q”最后被证实为一个庞大的侦探圈子,所以有时各种圈子的外表和内在是否交互对应是值得怀疑论的揣测的——圈子只想让你看到它想让你看的,或者把已经被抓住的把柄公开为把柄——饭圈却死活不承认自己的把柄,还要设计一套连自己都摸不清楚的密码将其外表都掩盖起来。

批评边界的消亡甚至更后

现在去谈论饭圈的意义,饭圈的价值或饭圈背后的特质是不必要的,谁都能看出来其底层逻辑,要么是资本的操控,要么是人性的虚荣——与其关心饭圈会带来什么危害,还不如关心是什么让饭圈化波及到如此多的领域并如何准确识别被饭圈模因异化的事物。

饭圈在捧杀一个神之前必定是鼓吹一个凡人的,饭圈在飞扬跋扈之前必定是圈地自萌的,饭圈在暗潮涌动之前必定是权威宗教的,这恰恰就是批评边界的消亡——饭圈化使得批评显得不合时宜与苍白无力。

我在《对电子游戏的一点看法》中提到,不混圈的人往往不排斥圈子,而混圈的那几个头子却往往借助整个圈子,甚至借助圈子的核心去针对圈内的其他人——所谓借刀杀人。而当这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被拆穿之时,就会出现清君侧的一幕。

这就意味着,在饭圈的前期,统率的头子往往是批评中积极发展的一面,在饭圈的后期,反叛的成员才是批评中积极发展的一面。有的时候饭圈的头子就是饭圈所吹捧的对象,在这情况下就会出现跌落神坛的局面——甚至有时圈子里的派别是林立的而不是单纯二元的,那么圈子就会更加不可控地发展与膨胀,直到从内部或外部消去。

而当这种批评边界的消亡表象以传播的方式对外显露,例如各路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就极度容易在短时间内导致批评的立场与阶级流动,导致新闻反转。而当这种批评边界的消亡表象在圈子内部消化时,却容易因为圈子本身的内洽结构而引发长期的异化,在短时间内偏见会在饭圈中长期存在,导致信息筑茧。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诸如宗教,组织,学会,业界诸如此类传统的崇拜建构来到了互联网平台之上。互联网及其衍生的平台对饭圈模因污染的贡献可谓是功不可没,互联网的高传播力,高虚假信息率和宽泛言论平等可能的性质为饭圈化的早与众期做了准备,而互联网的受监管力度严,话语权垄断重和限制标准苛刻的性质为饭圈化的中与后期做了准备——从建构到解构的前提。

互联网平台对饭圈化的促进可以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消极的,例如黑名单制度,饭圈的头子们可以任意把对圈子产生危害的任何人拉入黑名单,起到在一定范围内堵塞视听的能力。积极的,例如仅关注作者可以评论,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圈子在公开平台上保持相对纯洁。

群众们不在乎饭圈化带来的吹捧,诬陷,扩张的陋习这类抽象的问题是否被解决,而在乎其所针对的那个饭圈中具体的核心具体的人这类具象的问题是否被消灭——人们占有饭圈化而不是分割饭圈化,人们想当饭圈化的受益者而不是当饭圈化的受害者,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饭圈这一概念无论在谁的手上都显得具有夏娃的苹果一般的诱惑力。

饭圈依靠人性和资本的缺陷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尽管这种生命力犹如下水道的老鼠一般,时不时冒出头恶心一下在乎老鼠的生物。有趣的是,就算这种生物是老鼠,也可能会被老鼠恶心到,因为老鼠中也要分好与坏或三六九等——这就是饭圈的相互争斗,也就是饭圈化的相互冲突。

面对饭圈时,再有耐心的媒介批评也往往变成暴力的思维批判,这是因为具象的人干扰了抽象的概念被使用——同样导致了批评边界的消亡,批评从一个合理的做法变成了忽视与批判之间的短过度——在对饭圈与饭圈化上,还是得耐心,而不是直接翻看评论区里的网友热议,群体暴政杀死饭圈,群体暴政也就是饭圈。

2022年8月15日 弱鱼写于常州,抽象篇有点奇妙所以我还没写完

标签: 作家协会 虚拟主播 内部消化 摇滚青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