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漫 >

孤独?自爆?扭曲?春物比企谷八幡人物解说。

八幡孤独吗?相信看过春物的人都能给出一致的答案:比企谷八幡是个孤独的人。那么他是一名真正的孤独者吗?这个问题稍后讨论。

本文将着重分析八幡的性格特点与行为逻辑。话不多说,让我们进入正题。

我们先来聊聊孤独的定义。什么是孤独?关于孤独的定义众说纷纭,也许有许多人会认为:如果一个人总是独来独往,认为凡事与己无关,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即使与人交往,也缺少热情和活力。那么符合以上情况的人就是孤独的人。在我看来,那种情况只能算是孤僻而非孤独。也很多人把寂寞的心情理解成孤独。以上两者都不是孤独。


(相关资料图)

那么什么是孤独?瑞典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孤独并非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无法与他人交流对其最要紧的感受。”

换而言之,孤独产生的原因是希望寻求他人理解而不可得。

八幡内向扭曲的性格让他从小就被群体孤立,从小说动漫关于他黑历史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他其实是渴望与他人交流的,但一次次的失败让他选择了放弃。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主动享受这种孤独带来的快乐并且贯彻孤独即正义的信条。他开始不再追求虚伪的人际关系,也不再在乎他人的目光,用自己的创造出的理论不断地说服自己,试图证明自己行为的正确性。他渴望他人的理解,然而现实并不温柔。一次又一次期待,一次又一次落空,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便不再怀抱希望。他用自己的理论构建一个坚硬的外壳,用理性压抑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八幡是孤独的,但八幡并非一个真正的孤独者。up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孤独者。一个真正的孤独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不需要接受任何人的认同,更加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不寻求理解,不寻求共鸣。

2. 孤独让他(她)感到自由与发自内心的快乐。

在相模南事件中,八幡宁可用自爆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宁可让自己的风评变差,也不愿意让人怜悯他。在春物剧情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八幡不相信人与人之间能相互理解。从剧情上看,八幡符合第一条特征。但孤独真的一直让八幡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吗?他真的不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吗?前面提到过,比企谷是被迫选择孤身一人。倘若孤独真的让八幡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那为何八幡一直要说服自己孤独是最强的呢?这就好比如果你很喜欢读书,你会尽量抽时间去阅读,而不会一遍遍告诉自己:我喜欢读书。所以八幡并不是完全享受孤独带来的快乐。很显然八幡并不符合第二点。综上所述,八幡并非一个真正的孤独者。

分析完孤独后,让我们分析比企谷身上另外一个标签:自爆。

自爆,大老师身上最出名的标签之一,被公认为大老师的专属技能。up在这里友情提醒:珍惜生命,远离自爆!!!不要觉得自爆很好玩很酷!用时一时爽,用后千古恨。好了,让我们步入正题。先来分析一下三个自爆典例。

典例一:在文化祭上提出关于人的定义。大聪明相模南听从“好心”阳乃的建议,作为执行委员长带头摸鱼摆烂。最离谱的是,她还告诉别人:摆烂即正义。像比企谷一样被强迫来的执行委员有了“合理”的理由摆烂,原本认真工作的人也开始懈怠。这种情况下,最大的受害者是谁?雪之下雪乃。首先,做为副执行委员长却要承担委员长的工作。其次,不能准时完成所有的工作将导致文化祭无法正常举行。作为副执行委员长,雪乃将承担一部分责任。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之前相模南对侍奉部的委托宣告失败。雪乃固执且负责的性格不容许这样的结局出现,她选择的最优解是加大工作量。而加大工作量的结果是积劳成疾。最后,雪乃想通过这次文化祭让自己的姐姐认同自己的实力。如果文化祭不能顺利举办,那么雪乃可能会受到姐姐的嘲讽,这是雪乃绝对不能接受的。

八幡看清了文化祭的现状,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雪乃。以会议商议文化祭为契机提出人的概念,嘲讽相模南等人让其他人辛苦工作,自己却在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这里的自爆相当于唱黑脸,让自己成为那些玩乐者的敌人。一个集体团结起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有着优秀的领导者,而是有着共同的敌人。尽量敌人微不足道,但它存在让集体感到了威胁。试想一下,一个口头上说摆烂的对手,实际上比你还努力。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因为不甘心而开始努力。整体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雪乃的工作量自然也就减轻了不少。总结来说,此事件八幡自爆的前提条件是:

1. 对整体局势的把握与分析

2. 做好唱黑脸的觉悟

3. 对雪乃的关心与支持,以及万恶的亚撒西。

典例二:天台自爆事件。相模南因为内心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压力,而选择逃避责任。那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压力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相模南是一个能力普通的人,那她为什么选择成为执行委员,并且主动要求担任委员长呢?因为她迫切地想要表现自己,并且她还有一群捧杀她的“好朋友”。在一声声靓仔中迷失了自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她的能力终究只配打低端局,在高手的操作面前抬不起头来。她内心变得不平衡,开始试图逃避身为委员长的责任。在文化祭的关键场合居然缺席,躲在天台上,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希望别人来找她。虽然她没什么能力,但是名义上还是委员长,没有她文化祭就不能完美落幕。为了雪乃,大老师努力地寻找相模南,终于在天台找到了她。刚开始大老师一个人没有能力劝走相模。后来叶山赶来救场,时间紧迫且叶山劝说无果。危急关头,大老师主动扮演起恶人的角色。

想让一个人生气,只需要对他撒谎。想让一个人狂怒,只需要对他说实话。大老师毫不留情的揭开了她粗糙的伪装,成功的让她成为了一个“受害者”。大老师是如此的温柔,他用自己的手段给予相模南一个失败的借口,把几乎所有的指责都揽在自己的身上。牺牲自己“不存在”的风评挽救那唯一“被害者”的社交关系,让行势转为对相模有利。以此达成最初的目的:“找到相模,让她回来”。维护了叶山的好人形象,让他得以继续扮演大家的叶山。我不认可八幡的做法,相模南不能以此为契机得到成长,她的委托从本质上来讲是失败的。“没有人受伤的世界完成了”也只是大老师说服自己的借口。在一次次伤害中变得麻木,尽管这样,也不能做为继续伤害自己的理由。总结来说,此事件八幡自爆的前提条件是:

1. 让文化祭顺利闭幕,完成雪乃的请求

2. 时间紧迫,叶山无能为力。

3. 给相模南一个台阶,保护其免受伤害

(万恶的亚撒西)

典例三:竹林自爆事件。在修学旅行前夕,侍奉部几乎同时收到了户部和海老名两人的委托。户部的委托是希望侍奉部帮助自己向海老名表白,而海老名的委托是希望让户部放弃这一念头,避免破坏叶山集团与自己之间的人际关系。这两个委托本质上是冲突的,但侍奉部其它两人已经接下来了,大老师不好反对。大老师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户部向海老名表白一定被拒绝,而一旦被拒,将会严重影响现充团体的人际关系。但自己与他人根本无法劝说户部,大老师也只能为他准备决战的舞台。在此过程中,他收到了叶山的委托。叶山希望这样的人际关系不被破坏,认为失去的东西无法复原如初。结合诸多因素考虑之后,大老师开始吟唱他的自爆魔法:“我喜欢你很久了,请和我交往吧。”

为了防止户部被海老名发卡,大老师选择先让自己被发卡,让户部放弃现阶段向海老名表白的念头。既完成了海老名与叶山的委托,又避免了现充集团人际关系遭到破坏。但大老师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大老师的举动违背了与雪乃之间的基本共识:虚伪表面的关系亳无意义。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两者关系转冷。同时,这种伤害自己的行为,让偏感性化的团子很伤心。并且除知情人之外,其他人对他的坏印象会进一步加深。他并没有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把这个问题消除掉。也许户部有一天仍会向海老名告白,也许叶山集体的关系有一天也会恶化。他能做的也只是将这样的现状维持的更久。对照侍奉部三人的关系,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大老师会说最大的骗子是其实他自己。明明知道这样的现状不会长久,因为害怕失去,而违背自己的原则,欺骗自己。

总结来说,此事件八幡自爆的前提条件是:

1. 认可了叶山的观点并决定帮助他们

2. 不相信有人会在意自己,所以只有自己受伤也无所谓。

3. 在自己的认识范围内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通过以上三个典型的自爆事例能够看出,大老师的自爆是基于自身目前实际情况的行为,不是每个人都可模仿的。

首先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逻辑和一定的现实经验。其次得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能承受痛苦与他人的非议。最后需要一颗温柔的心,不愿意去伤害别人,一次次拯救别人。 

在小说后期几乎很难看到大老师自爆了,因为大老师变得更加成熟了,并且更重要的是,自爆哪有摇人香?后面舞会大老师与雪妈的决战,学生会,叶山现充团体,连游戏社都被拉过来打杂。一旦入了大老师的坑,就老老实实当社畜吧。说个题外话,大老师挺适合当政治家的,狡猾老练,办事能力又强。

分析完自爆之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扭曲这个标签。扭曲是指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模式。前面的自爆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模式,这里不再赘述。我们谈谈扭曲性格的形成。八幡从小被人孤立,人际交往几乎减为零,导致八幡拥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空余时间。八幡利用这些时间大致做了三类事:

1. 观察他人的行为,发呆想问题

2. 广泛阅读大量人文社科类书籍

3. 打游戏之类的娱乐

八幡长时间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视度会和常人有所不同。他通过阅读大量的人文社科类书籍,提升了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加上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八幡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思维模式

但请注意一点,它的模式存在着缺陷,并且理论局限性很大。为什么这么说?他参考的样本是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书本。由于之前他的社交范围十分狭小,导致他缺少一部分现实的经验。而书本又是从现实中提炼出的产物。两者直接导致八幡对现实的认识与同龄人有较大的差异。

丰富的感情长期被压抑,习惯了相对稳定的环境,自然不愿意改变。感性属于未知的变量,意味着不确定性,并且它无法考量,也就无法令自己理解,不能理解让大老师恐惧,所以他必须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理性的怪物”就此诞生。八幡讨厌不确定性,讨厌正视自己的欲望。这使得他在情感表迖方面有所缺乏,性格变的扭曲。

平冢静看出了八幡身上扭曲的问题,并且好心的告诫他,如果再这样扭曲下去,绝对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平冢静强行将八幡拉到侍奉部。通过这样的手段,强行增加八幡与外界的交流,并且让他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事实上,随着侍奉部处理事件的增多,八幡逐渐意识到自己理论存在的局限性,不断将其修正。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成长与蜕变。如果没有像平冢静这样的恩师,也许八幡会继续扭曲下去,终究不会被人拯救。

最后谈谈我个人对比企谷八幡的看法,比企谷八幡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人物之一,现代犬儒主义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我最欣赏他身上的两点:

1. 特立独行,有自己的追求。

大老师之所以被那么人追捧,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以自己的方式行事,不断批判,不断否定,不断思考。他反抗的是社会给人的异化,追求自我。尽管批判否定社会通行套路,否定“标准答案”的代价是不被认可,理解,甚至得不到答案。但他仍未放弃。明明只要按社会通行套路,和雪乃成为男女朋友,就不会有这么多阻力,甚至能被他人认可。但他追求的绝对不只是这些,他认为自己对雪乃的情感决非喜欢能够概括的。接受了社会的定义,就意味着自己放弃追寻属于自己的答案。大老师不能接受这一点,尽管结局也许不能如自己所愿,但他仍未选择放弃。这种精神值得敬仰。

2.善于思考,并且温柔的帮助他人。

在大多数情况下,他能看清事态,理性的分析问题,将事情有条不稳地处理好。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帮助他人,正如雪乃所言:无论是谁比企谷都会去拯救。

比企谷的名言,是他为自己行动合理化的借口,有较大的局限性,可以当作口号,但最好不要奉为信条。

(原创视频文案修订版)

标签: 比企谷八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