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漫 >

每日看点!《深海》的叙事出了什么问题?

警告:本篇含有大量剧透

【写在前面】


(相关资料图)

为了兑现承诺,本馆主笔和主美赶在这年过完之前去电影院再看了一遍《深海》。这一次,没有胃在观影过程中受到伤害,可喜可贺;两人也终于把这部此时已经毁誉参半的电影从头到尾看了个清楚。

那么,是时候和《深海》做个了结了。一部作品评价越是两级分化,越是说明其中大有讨论价值,这是好事。真正令人不解的,反而是那种生怕自己喜欢的作品受到攻击,巴不得天下只有“好评如潮”的奇怪思路——只有好评的玻璃心世界里,不会有什么好作品。

《深海》到底说了什么?

虽然,这个问题最好由各位观众自己去电影院解答。那么权当重温,在这里总结回顾一下《深海》的剧情:

来自重组家庭的女孩参宿和家人踏上游轮之旅,结果在一场暴风雨中落水,醒来后发现自己漂流在海上,身边有个“海精灵”,并在它的引导下来到一艘名为“深海大饭店”的海上餐船。饭店的客人都是鱼,店员是海象和海獭,老板是个名叫南河的人类魔法师。

为了挽救饭店江河日下的评价,南河抓了海精灵并用它榨汁给客人吃。与此同时,参宿被饭店里的角色们称作“晦气”,还引来了一种叫“丧气鬼”的怪物。南河逼退“丧气鬼”,并和参宿达成约定:海精灵借给南河,参宿留下打工,等饭店五星级之时,归还海精灵。

依靠海精灵,大饭店生意蒸蒸日上,但就在靠岸之时,参宿意外放跑了被压榨的海精灵,南河借机把她丢在港口。结果参宿引发丧气鬼爆发,关键时刻南河突然良心大发,救出参宿,并决定带她去“深海之眼”找回海精灵。

经过航行,众人来到深海之眼,再次和丧气鬼大战。船破舟沉之际,参宿眼前突然闪回:原来一切都是她的“梦”,她因为家庭变故心生抑郁而跳海热心小伙跳水救助,落得二人海上漂流。小伙生前一直鼓励她,成了梦中“南河”;大饭店的其他人则来自身边亲人。生死弥留之际,参宿不想梦醒,南河最后鼓励成功,参宿醒来,全剧终。

是不是觉得脑袋有点晕?晕就对了。不晕?那是因为笔者已经在顺剧情的时候替各位晕过了。这个故事,在叙事逻辑上根本就是一团乱麻。下面就让我们逐一分析它究竟乱在哪里:

想一出是一出,叙事重心中途换车

一句话概括,《深海》的叙事不是引导观众自己不断探索发现,而是强硬地把创作者的想法糊在观众脸上。就像一大桌菜不是靠味道循序渐进让食客依次品尝,而是厨师卡点定时上菜逼着食客从小菜吃到甜点。而用来掩盖这种蹩脚叙事逻辑的香料,就是视觉刺激的“粒子水墨画”(正如南河用海精灵榨汁的“迷魂汤”)。

《深海》里的几个关键角色/概念相关的剧情逻辑,可以说基本上靠强行推进非常不自然

首先是“海精灵”,这团变形的不可名状之物首次登场于电影开头参宿的“梦境”,由她亲生母亲的侧脸变型而来。在这里,它的形象类似参宿心中出于对母亲的怀念和家庭变故而生的“心结”化身。

而下一次登场,它就成了参宿“梦中漂流”的一个丑萌宠物。它会哼歌,会蹭脸,甚至会为了参宿变大发狂,大闹深海大饭店。很明显,海精灵主要绑定与参宿的心理维度相关的叙事。

结果这样一个与主角关系紧密,怎么看都是剧情核心的角色,接下来立刻就被“封印”了,完全没了戏份,直到全片过半才被放出来,放出来就消失,只在最后露了个脸。为什么呢?因为从进入深海大饭店开始,《深海》的叙事重心就开始偏转,转向了另一个实际上创作者真正青睐和自我投影的角色——南河

那段不遗余力用过剩的描写刻画南河收服海精灵的镜头,实际上宣告了《深海》的中心角色从参宿转移到了南河身上。在接下来的剧情中,参宿变成了一个台词三句离不开“南河”和“我要找妈妈”的标签角色,没有任何特色。而与此同时,制作组用尽全力把南河刻画成全片最有魅力的角色,无论是动作还是剧情,南河作为角色的精彩程度远远超过本应是全片中心的参宿——这个问题将在下面单独讨论。

其次是“丧气鬼”,《深海》中的唯一敌人担当。它是和“晦气”一同登场的,这个词的用法简直暴力: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梦中漂流”里的多数角色对参宿迎面就是“晦气”两个大字糊脸,宛如一种“梦境霸凌”。丧气鬼的用法同样生硬——只要参宿心情低落,这种红色黏液组成的怪形就会自动在她身边生成,对周围展开无差别破坏。根据这些描写,我们可以这推断:丧气鬼象征着参宿由于心理问题而生的自毁倾向和负面情绪,晦气则是身边人对参宿抑郁症的刻板印象

离谱的是,围绕参宿心理维度的“丧气鬼”和“晦气”,与南河和深海大饭店的角色们本身没有一毛钱关系,但却可以依靠南河“打败”(实际前后几次主要是依靠南河打败的)。在上一篇评论里,笔者就已经质疑过这种“依靠他人鼓励战胜抑郁症”的逻辑,但本篇主要讨论叙事,因此点到为止。

最后是“深海之眼”,和前面一样毫无铺垫地唐突出现,毫无逻辑地成为了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终手段——它和深海大饭店、甚至和海洋主题都没有一分钱关系,打着中二的名字,实际上就是一个长得像黑洞的架空领域,一个为了可以让制作组把“粒子水墨画”画个爽而搭的便宜舞台,就是为了醋包的饺子。

在微观剧情方面,《深海》处处充满创作者“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的强硬逻辑:

参宿漂流海上,海精灵凭空出现,不知为何引导她去深海大饭店——海精灵根本不属于大饭店为什么要这么做?急着被榨汁吗?

深海大饭店突然从水里浮起,参宿来到门前往里张望,一回头看见离开饭店的客人和挽留的饭店员工——参宿不是从正门进的吗?客人是怎么凭空从背后出现的?

客人平时像“鱼人”,遇水会变回鱼,但在餐厅里同样吃着南河的创意鱼头玫瑰菜——这个世界里的客人到底是鱼还是人?TA们是在吃人还是吃鱼?

南河用海精灵榨汁做疙瘩汤,喝的人像嗑药一样产生快乐幻觉——为什么代表参宿心结的海精灵有这种功效?而参宿本人又被称为“晦气”?是太补了吗?

参宿被丢在海港,途中见到妈妈接回家的孩子,都是人样;后来丧气鬼爆发,途中逃跑的都是鱼人——这世界的居民到底是什么?鱼?人?鱼人?

这一切,不能用一句“因为是参宿的梦”来搪塞敷衍。因为实际上不是梦境离谱,而是造梦的人水平差劲,想一出是一出,无法为观众提供一个逻辑闭环的梦中世界。

至于为什么梦境中只有南河是人类这点已懒得吐槽;非常明显,他是创作者的亲生宠儿,甚至是转世投胎

表面《深海》,实则《南河传》

南河,是个用力过猛的魅力角色。而《深海》,是部极度自恋的电影。

在《深海》的宣发中,不难看到一些试图将导演本人和参宿进行打包宣传的说辞。这些话不一定完全虚假,但绝对充满虚伪注水,因为横竖怎么看,创作者主要带入的角色一定是南河

南河,一个身份标签多到足够演几部电影主角的人。他的“真实身份”是不卖座的随船小丑美术追梦人,画了《深海大饭店传奇》的绘本,让参宿在船上只看了一眼,就以此为原型脑补出了整个“深海大饭店”。而在梦中,他更是古灵精怪神通广大,有着动画人梦寐以求的灵活身体。他是因为做创意菜而不被理解的怪才,是周星驰式的喜剧英雄:开始利益熏心,后来良心发现,守护抑郁少女,对心魔重拳出击,不惜铤而走险完全牺牲自己,即使船破人亡,也要让少女露出微笑。最重要的是——他会做动画

一个饭店老板,会做动画,而且至少做了两部:一部是“南河船长的奇幻历险”,他率领大饭店全体,打败了丧气鬼,里面爆出个参宿;另一部则是“雪花飘飘与浪子回不去的故乡”——而在《深海》全片最后,他就是在这个美景里与参宿告别,劝她“梦醒”。然而这还没完:紧接着南河唯美散去,参宿抽泣梦醒的镜头,电影屏幕上出现一行大字——“醒醒,散场了”

合着让南河在电影里大放光彩拯救参宿还不够过瘾,还要meta一下,叫电影屏幕前的“参宿们”醒一醒。这一刻,制作组的自嗨情绪溢出银幕,似乎每个观众都该和参宿一样,被他们制造的这场生硬戏码感动到痛哭流涕,最好还得到心灵拯救。

“该醒醒的是你,你只是个拍片的,而且拍得不咋地。”

围绕南河这个角色,《深海》创作团队的傲慢自我感动暴露无遗。而且,很不老实。导演在访谈中自称“参宿在某种意义上是编剧”,企图用做梦设定来遮掩自己的失误。而在电影中,不仅是现实里的南河画了深海大饭店的绘本,梦境里的南河还拍了深海大饭店的动画——要知道,在创作里写创作可是个非常敏感的邪招,而《深海》却把这招给了南河。让饭店老板和动画师强行结合,足以说明他们在这个角色身上的投影有多强烈

小丑魔法师牺牲自我也要给他人带来微笑……这些“典中典”的形象全都是创作者最喜欢的“个人设定”——为艺术献身的悲剧英雄。当这些标签全部汇集到南河一人身上,很难不让人觉得“热衷发明创意菜而不被人理解”其实是某种暗指创作者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夹带私货”

南河开饭店、做动画、救参宿,三者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联,也没有一个合理的主题包装说明,完全是散装的行为模式。但这样一个角色,却在全程单方面地帮助参宿。全片中的“最燃台词”之一,当属那一句“有魔法”,再配上豪华的特效,南河简直如同摩西再世分红海;这里甚至给他的脸加了小丑纹,生怕观众意识不到他的“艺术家”属性。

创作者甚至不舍得让他对参宿(或是观众)多说一句“你也有魔法”。

所有精彩都是南河的,所有坏事都是参宿的,就连南河一开始的痞相,也是参宿不愿让梦境太美好而进行的“反向端水”:

一部主打心理主题的作品,为什么如此不舍得让主角显得主动一点?

一部试图探讨抑郁症的电影,为什么充满“是谁这么不开心”、“我怎么这么倒霉”、“我们得打跑它(心结)”等明显不符合实际心理治疗规范的台词?

无论《深海》最初的定位是怎样,就最后结果而言,创作者对于南河这个角色的青睐,导致角色的主导性彻底失衡,也让观众丧失了自行探索的视角,像参宿一样,被动接收创作者扔出的一个又一个缺乏逻辑的情节,最后还得面对充满傲慢与自嗨的“叫醒服务”。如果说上一次笔者因为那晃眼的镜头而呕吐,这一次,则是被这部电影浓郁的自我感动而熏得“呕吐”。

比起在官方微博里给观众做“阅读理解”,不如好好下功夫去让自己的电影说说人话吧。一部成熟的商业大片,应该在片子里就把问题给说清楚了,而不是故弄玄虚,制造虚伪的“阅片门槛”。你拍的是电影,不是春节强制补习班。

别只管技术了,学学讲故事吧

复盘剧情,整部电影根本不是按照“写一个奇幻故事”、“讲一个心灵故事”老实展开的。而是先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然后预设一些方便展示“技术有多牛逼”的场景,再套一个看似高深的心理/梦境结构,最后找各种参考缝缝补补凑出来的叙事半成品——少女误入奇幻酒店打工海难者讲述虚虚实实故事,无论怎么说,《深海》的主要概念实在和《千与千寻》《少年PI的奇幻漂流》太过相似。

而作为一个主打奇幻心理主题的作品,《深海》竟然在奇幻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心理上极其刻板老套。所谓的深海世界其实主要就是大饭店,没有风土人情也没有独立的世界观,在关键概念上和心理维度混淆不清,一遇破绽就用“这是主角的梦”便宜解释。而在心理主题上,参宿全程无法主导剧情,梦里梦外依靠南河拯救,在一些更加暴躁的影评里被总结为“自杀不成反而拖累别人”的糟糕印象,不像是一部2023年的作品该有的时代思维。

那么《深海》究竟把心用到了哪些地方呢?那自然是极其豪华的视觉特效上。这部电影在被大片轰炸眼球的今天依然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冲击,在视觉方面的出彩无可挑剔。技术到家,但品味不一定足够老练。就算是看第二次,那些让人没有喘息余地的运动镜头依然让笔者感到头晕不适。在运镜和镜头组接方面,《深海》距离“张弛有度”还有相当距离。

但最重要的,是让技术掌握在不会沉迷在自我感动中,真心面对观众有叙事能力和品味的创作者手里。

顺带一提,电影还没下线,《深海》的周边绘本、盲盒等商业链此时已经开始陆续绝赞登场:《深海》也许不是一部剧情能够自圆其说的成熟电影,但《深海》的制作组绝对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团队,熟练得让人心惊。

标签: 探索发现 江河日下 夹带私货 重拳出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