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竞争对手更是战友 坦然面对求职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
职群的人际连接能够给毕业生带来许多积极正向的反馈。“人们在心理上有着‘社会支持’的需求,社会支持分为很多种,有来自家人、同学的支持,也有来自同路人的支持。”
高艳认为,当人们在完成某项艰难的任务时,若看到有同样经历的人,便会感知到“不是一个人在奋斗”,相应的痛苦感便会有所减轻,“它能够提供心理、信息、经验等多方面的支撑,减少孤单,获得安慰,并在目睹别人努力的过程中得到激励。”
求职群潜藏“竞争对手”
也有的求职群在具备合作属性的同时,“火药味”在潜滋暗长:不少群内小伙伴报考同一行业甚至同一单位的岗位,竞争感颇强。
刚经历过2021年校招的杨奇奇认为,这种强烈的竞争感通常存在于目标明确的求职群中,“比如线下笔试或者群面结束后,大家建群互通就业进展和求职进度,及时得知自己是否进入下一轮,更高效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准备考试。”
杨奇奇发现,在这类群聊里问具体岗位的情况或经验,往往难以获得回复。面对竞争者时,大家的“分享欲”瞬间下降,“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在努力,自然没有义务为竞争对手提供情报”。
与此同时,“战友”之间的竞争有时也会带来困扰。2022届传播学研三学生文宇说,当与求职群中的好友一同竞争某个岗位,就注定面临矛盾。“比如我跟一个关系较好的群友都报了某岗位,但简历筛选的时候她没有过。前期我们俩一直在讨论岗位、共同交流分享,希望能够一起获得资格。没过简历这件事,让我在面对她时有点尴尬。”文宇感到苦恼,“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劝慰她,很担心自己的发言给对方造成困扰。”
高艳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