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让预付消费更安心


(资料图)

原标题:让预付消费更安心

健身卡、螃蟹券、民宿卡、网络会员……近年来,作为一种新消费模式,各类预付式消费便利了生活、繁荣了市场。但随着“预付”深入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退款难、不合理消费限制等老问题仍然存在,一些新领域的新套路频生,影响着消费信心。

预付式消费侵权乱象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越演越烈的顽疾。商家之所以热衷于预收费,目的还是圈定客户、加速资金回笼,而消费者之所以愿意办卡充值,则在于商家的优惠承诺,花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服务。预付消费与其说是营销方式,不如说是一种商业模式,在消费领域被广泛应用。

然而,这种先付费后服务的模式,付费之后能否提供所承诺的服务,存在不确定性。办了卡付了钱,主动权被商家掌控在手中,消费者缺乏博弈制衡的筹码,商家单方制定霸王条款、服务不上心乃至恶意携款跑路等乱象皆因此生。表面上看,预付式消费是服务合同关系,但是这种“一对众”的服务方式,合同违约风险就会放大成可以预料的信用风险。可见,所谓预付式消费权益保护并不只是合同规范的问题,更是信用风险防控的课题。

防范预付式消费信用风险,至关重要的就是不能让消费者预付的资金直接变成商家的钱。比如,针对房屋预售资金安全、防范长租公寓行业“爆雷”、防止驾培跑路,一些地方实行了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通过控制支付结算,筑起安全隔离墙。在预付式消费领域,北京市立法制定了《单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规定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及预收资金规模、涉众程度、预付时限等因素,会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制定预付资金存管规则,确定纳入预付资金存管的经营者范围,明确存管比例、资金划转条件和周期等事项,为预付消费楔入了风控机制,保障了预付式消费者资金安全。

预付式消费治理也是市场法治化的课题,应当加快健全法律法规,深化市场信用治理,修补市场消费关系制衡漏洞,为预付式消费创造良币驱劣的健康安全环境。比如,对预付式消费专门立法制规,明确预付收费适用的办法,并禁止商家单独收取消费者的预付费,由第三方提供信用担保或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由第三方对商家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信用管理的市场化服务。让预付式消费安全放心,才能更好激活消费信心。(木须虫)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