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省考放宽年龄限制:职场需打破“35岁危机”


【资料图】

原标题:省考放宽年龄限制:职场需打破“35岁危机”

3月30日,“部分省考年龄放宽至40岁”的词条登上热搜。多地对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录以及个别基层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放宽了年龄限制。这一举动再度引发了人们对职场人“35岁危机”的思考。有人评“希望继续加大力度”,也有人说“40岁和35岁没太大区别”。但公务员省考作为极具影响力的国家人才选拔考试,通过放宽年龄限制传达出了积极的导向:职场需要打破“35岁危机”,让人才不被年龄捆住手脚。

近些年,“35周岁以下”出现在越来越多企业招聘的限制条件里。它们就像一座隐形的高墙横亘在35岁人群面前,让他们失去事业上二次起步的机会。一面是每年多达数百万的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增强岗位竞争,形成外部压力;一面是35岁职场人群自身面临着创造力下降、精力不足的生理压力,升职加薪的发展压力和“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这三大内部压力。这般现状让企业的用人导向发生改变,也促成了35岁人群的职业困境。

35岁求职人群不应成为“被抛弃”的存在。在法律层面,我国劳动法充分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他们在性别、年龄等方面不应受到“隐形歧视”。其次,职场应当看到“35岁+”劳动者的能力资源。他们已在某个行业领域深耕多年,熟悉行业发展、拥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对行业认同感更强稳定性更高,并非没有用武之地。因此,企业单位不能够“一刀切”,片面地通过年龄筛选劳动者,将可用之才拒之门外。

“35岁危机”实质上是每一位劳动者的危机。伴随自然生长规律,每个人都会走到的35岁的人生节点。当就业市场大规模进行年龄限制,劳动者整体将会陷入恐慌的情绪之中。这种恐慌会促使劳动者为了降低“试错成本”而缩小就业选择,固化“追求稳定”的观念。长期如此,整个就业环境就会因缺乏活力而变得“死气沉沉”,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当下我国社会已呈现出老龄化特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社会现实已然与就业市场的“35岁门槛”形成矛盾。对此,国家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升级;就业市场逐步放低年龄的限制,从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实质性因素出发考虑用人,合理配置各层次的人才资源,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劳动者也需加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苦练硬功夫,同时根据社会环境积极调整自身状态,化危险为机遇。(祝佳欣)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