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科研经费0转化率”值得反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科研经费0转化率”值得反思

近日,“某高校1.31亿科研经费成果转化率为0”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议。怎么回事呢?广西审计厅近日公布了一份报告,披露了广西在科教振兴资金审计方面的相关情况。报告显示,广西审计厅对9所区管高校2020-2022年度财政补助高校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审计,发现高校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低。其中,1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实现成果转化0个。(8月6日澎湃新闻)

对此,网友看法不一:有的质疑800多个项目结不出一颗硕果,令人揪心;有的认为科研需要长期投入,不能只盯着转化率,应给科研多点空间。不可否认,不同科研类型的市场化前景和成果转化率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单从数额上看,1.31亿元科研经费实施了862个科研项目,平均分摊下来一个项目15万元多的花费,或许算不上离谱。但网友对科研资源浪费的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

比如,上述报告指出,9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科研项目资金净结余6682.28万元长期闲置未及时盘活;2所高校22个科研项目脱离实际需求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最高达到69.24%,造成914.02万元资金闲置。此外,报告还提到,3所高校实施科研项目2075个,其中预算经费10万元以下的论文型科研小课题项目811个,占比39.08%。无论是科研项目资金闲置还是项目立项上存在的“论文导向”,都暴露出部分高校在科研定位、科研管理、科研评价等方面亟待补短板。

应该看到,热议0转化率的背后,承载着公众对高校科研科学发展的期待。近年来,随着科研支持力度加大,高校科研经费增幅步入快车道,部分大学已经以百亿元计,在如此大的规模之下,任何一个小小漏洞都可能潜藏巨大损失。因此,对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资金使用不合理等典型“病症”,需要及时把脉支招,找出问题症结、精准对症下药。

科研不是流水线生产,科研经费投入也不宜广撒胡椒粉,而要把钱用在刀刃上。要多用成果说话,坚持项目把关严进严出,让经费管理再细再实些,做到评价机制量体裁衣,科研监管全周期、精准化,大力扭转“重立项、轻研究”、唯论文、“闭门科研”等歪风,让更多高校科研成果育得出、长得好。(张冬梅)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