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速读:在守正创新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守正创新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谈大型原创昆剧《曹雪芹》的艺术之美


(资料图片)

中国清代作家曹雪芹不但文学成就斐然,同时,他还是一位悬壶济世的仁心医者,更是一位心灵手巧绘扎风筝的手工艺大师。

只有读懂了曹雪芹,才能读懂《红楼梦》。

作为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的高峰之作和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曾被翻译成多种不同语言文字在海外出版,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观众们曾先后看到了不同艺术版本的《曹雪芹》,近日,由北京舞蹈学院著名编导吴蓓教授担任编剧和总导演的昆剧《曹雪芹》,更是通过中国戏剧艺术“活化石”——最古老的“昆剧”艺术形式,“复活”了曹雪芹,让这个鲜活生动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在戏剧舞台上立得住、唱得响、舞得美,传得开,带给观众唯美的视听觉冲击和美好的艺术享受。

在2个小时有限的舞台时空里,昆剧《曹雪芹》浓缩了曹雪芹一生命运多舛的境遇。该剧通过“隐西山”“忆红楼”“绘纸鸢”“逝香山”四幕,用优美的昆曲唱腔娓娓道来,讲述了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因家族突生变故,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曹雪芹,被迫结束了“江宁织造”的富庶生活,随家人由南京迁居北京,虽然生活清贫困顿,历经磨难,但他依然笑对人生,香山采药,治病救人,接济乡邻,又以惊人的毅力,挑灯奋笔疾书,完成传世巨著《石头记》,最终病逝于北京西郊香山的传奇故事。

在天桥剧场观赏昆剧《曹雪芹》的那个周末,笔者曾带着妻女家人去北京国家植物园秋游,专程参观了位于香山脚下的曹雪芹故居。驻足这座简朴的北方民居小院,坐在石凳上,凝视着院里的曹公雕塑,笔者心生感慨:曹雪芹真是一位可以比肩甚至超越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的世界文学巨匠。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中的巧合,白天秋游登高望远,深入了解了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晚上赴约天桥剧场看演出,竟然意外又惊喜地看到了感人至深的精品舞台剧作昆剧《曹雪芹》,真可谓缘分天注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虽然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得知著名编导吴蓓正在紧张排练的新作即将上演,心生期待,但却并不知道剧作的具体内容,这张具有神秘感的面纱,终于在天桥剧院揭开了。对于吴蓓教授而言,其实,昆剧《曹雪芹》算不上是她的首次“跨界”之作,熟悉和了解她的朋友们都知道,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吴蓓就曾先后合作编创了黄梅戏《徽州女人》、昆剧《贵妃东渡》、越剧《蝴蝶梦》、话剧《红领巾》、粤剧《花月影》、京剧《图兰朵公主》、汉剧《霓裳长歌》等多部戏剧舞台作品,而她也善于熟稔运用和调动各种舞台艺术手段,以及对人物心理深层刻画的表现手法,每每带给观众新鲜的艺术观演感受,让人思索和久久回味。作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昆剧《曹雪芹》,是吴蓓继舞剧《孟小冬》之后的又一部力作。笔者曾观赏过吴蓓教授女性视域下的《半生缘》《那个秋天里的女人•秋瑾》《北京人》等舞剧作品,极为欣赏她对于舞台艺术的创新探索、艺术个性和那份执著严谨的态度,在昆剧《曹雪芹》中,吴蓓依然延续了她对于舞台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剧情故事的架构、舞台呈现的审美等方面来看,昆剧《曹雪芹》亮点频出,带入感很强,真正做到了殿堂级的高雅艺术走向人民群众,阳春白雪般的古老昆曲艺术让普通观众乐于接受和欣赏。在座无虚席的天桥剧场演出现场,幕间观众席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早在2001年5月,昆曲就作为中国首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其表演具有独特的体系风格,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巧妙而和谐。与以往观众看到的传统昆曲有所不同,昆剧《曹雪芹》带给观众的是第一印象是惊艳和感动。在舞台表演呈现上,既注重昆曲艺术表演的“原汁原味”——亦歌亦舞,又同时注重人物唱腔的发掘和设计,无论是南曲、北曲、南套、北套、南北合套等多种昆曲曲牌形式,还是“点绛唇”“山坡羊”“银纽丝”等传统曲牌,都让戏迷们听得如醉如痴。昆剧《曹雪芹》开创性地丰富和拓展了剧中人物的肢体语言呈现,即便是舞蹈和形体身段,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戏剧程式化的表演,放大的细节呈现,以小见大,细腻释放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再加上生活化提炼的肢体语言表达,让昆剧的可视性和画面感不断增强,使得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细腻和丰满。

昆剧《曹雪芹》的艺术之美,不仅体现在舞美、音乐、人物刻画等几个方面,更体现出总导演/编剧吴蓓驾驭剧作超凡脱俗、守正创新的能力。大幕开启,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简洁大方的舞美设计,昆剧《曹雪芹》摒弃了时下舞台剧作的富丽堂皇,回归传统戏剧简约写意的舞美设计理念,颠覆了长期饱受观众诟病的戏剧舞台艺术“形式大于内容”的舞美设计观念,无论是一桌两椅,运河码头牌坊,采药的箩筐,还是针线女红、蓝花布包,蹁跹起舞的沙燕风筝,都紧紧围绕并完全服务于剧情需要;在舞美设计的语境表达上,注重戏剧创作的唯美浪漫和视觉冲击,同时又着力凸显戏剧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神寓意,45度角斜坡地屏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巧妙运用,将现实生活的真实环境,与作者笔下的大千世界自然融合,毫无违和之感。

在服饰造型上,昆剧《曹雪芹》的服装设计师阿宽,以力求准确真实刻画人物性格为创作理念,在人物服饰设计上极为考究,对每个人物度身定做量体裁衣,既考量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避免“穿越”,又注重服装的质感和凸显古老昆曲的戏曲元素,同时又尊重历史,大胆融入现代时尚理念,既强调不同人物的鲜明个性特征,又保证剧作整体风格的完整、和谐、统一,无论是剧中人曹公、曹妻芳卿还是二度空间“戏中戏”中曹公笔下《红楼梦》中人贾宝玉、林黛玉,抑或诸多群众演员,都通过浑然一体、个性形象鲜明的服装发饰,熨帖地彰显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带领观众深深沉浸于剧中世界。

昆剧《曹雪芹》以昆剧为载体,守正创新,着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昆曲文化,用当下观众的视角全新解读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内心世界和艺术成就,并将他对爱情的执著、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乐观、对人生的哲思传递给广大观众,成功塑造了曹雪芹志向高远、气节高尚、爱情忠贞、博学多才的昆剧人物形象。(文/张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导演;摄影/王崇玮)

来源:光明网

标签: 在守正创新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