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王建伟|探寻宋元古钧 “密码”

王建伟,1965 年6月生,禹州市神垕镇人,1997年创建宋元钧瓷坊,现为宋元钧瓷坊总经理、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馆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传统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禹州市钧瓷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

王建伟是传承宋元钧瓷的代表性人物。其复烧的宋钧四珍出戟尊、鼓钉洗、单柄洗、深腹钵,元钧四宝折沿盘、莲花碗、双系罐、夹板炉等一系列作品,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宋元时期的钧瓷特质,先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资料图】

话语诙谐,笑声爽朗,宋元钧瓷坊总经理、艺术总监王建伟,是一位风趣洒脱、颇具术气质的大师。与他聊天,气氛一定不会沉闷;而当他谈及一个话题时,眼神发亮,脑海随时会进出思想的火花。

从再现古钧神韵到建设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从钧瓷《十二兽首》走进圆明园到《宋元瓷制作技艺研究》出版发行,作为钧瓷行业的“大国工匠”、宋元古钧鉴藏领域的专家,王建伟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深化理论,为破解宋元古钧密码呕心沥血而不改初心。

| 创作选定“宋元风”

从小时起,王建伟就对色彩斑斓的钧瓷非常感兴趣,玩泥巴时信手捏着,就会捏出一个造型来。他的父亲王怀钧是禹县钧瓷二厂(原禹县钧美二厂)的老职工。1982年,王建伟高中毕业,进入禹县钧美二厂工作。后来,他到湖南醴陵学习陶瓷工艺学,再进入禹州市钧瓷研究所工作。

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和思索,王建伟对古代钧瓷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他痴迷于宋元钧瓷的美丽,也坚定了自己的钧瓷创作之路——再现古钧风采,传扬传统技艺。

2000年,王建伟建起实验性窑炉,开始烧制以元钧为主攻方向的仿古瓷。他在常年的古钧瓷研究中发现,与典雅华贵的宋钧相比,雄浑厚重的元钧更接近于钧瓷的原生态,更容易走进寻常百姓家。

为了深入了解宋元钧瓷的历史原貌,掌握其基本技艺特征,王建伟曾到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的众多古代窑址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收集了大量的钧瓷残片。这些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残片,为充分研究古代钧瓷,复制、还原宋元钧瓷制作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1 元钧-折沿盘   图2 鼓钉洗 | 王建伟作品 

王建伟用来收集钧瓷标本的行头只是一把螺丝刀、一个储物袋。他追随钧瓷文化发展的历史印迹,凡是打听到的钧瓷古窑必定去探访,凡是相中的钧瓷标本必定不计代价收集。平原山川、草原大漠,让他尝尽了万里奔波的艰苦危险,也让他惊叹于钧瓷历史影响之深远。

在收集钧瓷标本、查阅文献资料的同时,他还虚心向长期制作钧瓷的老艺人请教、习,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试制,逐渐掌握了宋元钧瓷的传统制作技艺和“釉色密码”。

| 心血凝聚博物馆

说到收集钧瓷标本,就必须介绍王建伟的另一个重要身份: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馆长。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的成立可谓水到渠成。该馆于 2015年9月成立,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唯一一家非国有钧瓷标本博物馆,展示有 10万余件宋、金、元时期的钧瓷残片,以及古代烧制钧瓷的原材料。这些珍贵的钧瓷标本,由王建伟倾 20年心力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是他毕生心血的凝结。

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的建立,为钧瓷文化保留了大量可供研究、交流的历史资料。自开馆以来,慕名造访者络绎不绝。王建伟在自己对钧瓷标本、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也将这些成果无私地展现给每一个前来观展的朋友。

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

因见多识广,他经常被一些朋友或者单位请去“掌眼”。只要一看器物的胎质,他马上就能准确说出产自哪个窑口,是本地窑还是鹤壁窑,是山西窑还是河北窑...同时,由于充分掌握了宋元钧瓷烧成机理,王建伟也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宋元钧瓷复烧高手。

数年前,曾有这样一件趣事,北京一位收藏家出资 30多万元,从内蒙古的四子王旗买回一件“元钧”,高兴之余,特邀颇有名气的元钧高手王建伟前来鉴赏。王建伟风尘仆仆赶到北京,过手一看,竟是自己仿烧的双耳三足炉。

愿作静夜开片声

王建伟复烧出的宋元钧瓷器物,传扬历史神韵,形神俱佳,曾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2年,王建伟对多年来收集的钧瓷技术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在业界第一次从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撰写《宋元钧瓷制作技艺研究》。2015年,该书在“中国民间文物最高荣誉奖系列评选”中获研究成果奖特等奖,王建伟因此被誉为“学者型工匠”。

《宋元钧瓷制作技艺研究》王建伟 著

在着重传承的同时,王建伟也在开发新的艺术领域。2009 年,法国拍卖流失国外的圆明园鼠兽首,这让王建伟瞬间找到了创作使命感——烧制钧瓷《十二兽首》,通过钧瓷再现民族传统艺术。他多次观摩圆明园遗存的实物标本和相关资料,体悟原作神韵。经过无数次试烧,王建伟最终选用炉钧釉于 2012 年成功烧制出具有青铜器金属效果的钧瓷兽首。圆明园景区管理处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权威鉴定,最终授权王建伟独家烧造。

十二兽首

如今,王建伟仍在古文化的精髓中寻找艺术灵感。他开发的“庆余钵”系列作品,就是以仰韶文化为根基创作的一系列新型作品。该系列作品圆口翻沿,腹下束收,口部红釉,腹内蓝釉,腹外则显露泥土胎质,让人们从更古远的历史时空体味钧瓷发展的律动。

庆余钵

“优秀的钧瓷作品,在它诞生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会经历长久的开片,我愿意成为它静夜里的一次轻微响声。”《宋元钧瓷制作技艺研究》一书后记中这样一句话,体现了王建伟对钧瓷艺术的深刻感情和浪漫情怀。

在他看来,对于一个地道的神垕人来说,只有立足本土,对泥火交淬而生的钧瓷文化始终心怀敬畏,才会永葆艺术青春。

作品赏析

莲花碗

单柄洗

出戟尊

标签: 王建伟|探寻宋元古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