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漫 >

环球观点:谈天说地,总之来说说叛逆的物语

先说在前面,本文的重点不在“评价”,而在于“讨论”,只不过讨论的东西又多又杂,就当是谈天说地吧。我是第一次写如此复杂的东西,也是第一次尝试这种风格,所以肯定会有些生硬。当我想去做小圆演出分析的时候,我才深刻地明白了叛逆的物语真正要做演出分析是有多么困难。首先是对整体进行分解都是有困难的,然后再在各个碎片下进行进一步切割,分析更是难上加难。这种难度一部分来源于shaft,或者说宫本幸裕浓重的风格,而这种风格本身就很难分解,一部分则来自于文本需要用到正经的心理分析,而这精神分析大部分来源于弗洛伊德。我个人虽然读过荣格和弗洛伊德,但对其分析方法与思想终究只是理解了很少的部分,因此进行的心理分析也不是完整的。对叛逆做演出分析的人太多了,由于各方面的缺乏,我也不可能做到比他们更好,所以我放弃了单纯做演出分析的想法,而把想法转变成一种更宽广的东西:从叛逆的物语到shaft到演出分析到个人体验,什么都说。最终写出来的东西我不敢保证有什么,我只能说这是我完完全全的看完电影后的个人想法与思考发散

以下小圆tv我会简称小圆,叛逆的物语我则会直接说,需要区分一下。

注意,本文很长,请酌情观看,也可以选择部分观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开头我想说说宫本幸裕和新房昭之,因为魔法少女小圆的监督是新房本人,而叛逆的物语则是宫本幸裕。新房作为监督而非总监督的情况下是对动画整体有主导作用的,因此我更倾向于把小圆tv描述为“新房主导的shaft的风格”。叛逆的物语则是宫本幸裕操刀,虽说都是广义上的“shaft风格”,但是其分镜演出风格确实是存在差异的,在我看来新房主导的演出风格要更加激进,更加具有个人风格。既然都说到这里了,那就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新房本人的演出风格是什么样的,这里我个人觉得不得不说一部新房监督的动画:珂赛特的肖像。被新房本人称为魔法少女小圆的原点,珂赛特的肖像本身拥有了很高的素质,在其中我们可以窥见完全风格的新房昭之

珂赛特的肖像实际上是新房昭之开始“正经动画工作”后的作品,虽然被人说那时是新房的青涩时期,但我认为这正是新房昭之最本源的演出风格。原因就是在魔法少女小圆与很多后续作品上可以看到非常多类似分镜演出手法的影子。珂赛特讲了一个关于“存在与美学”的故事,糅合了新房很多自己的想法。关于故事我们不必去在意多少,我们着重把目光聚集到演出风格上来。珂赛特的肖像给人一种非常“诡异”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一部分来自动画的用色与光影,一部分则来自分镜镜头。珂赛特的色调是一种灰度比较高的色调,并且加强了强光下的亮度,部分场景制造出了一种强烈的逆光感,这种逆光感就具有一种不安定的感觉。珂赛特的整体色调是偏暗的,也很符合哥特式用色风格。此外,珂赛特的用色在很大部分时间是对比度偏低的,这也造成了一种非常强的虚无感。总体我们将用色可以归纳为暗色调,低对比度,高灰度,强对比。对于新房昭之本人的演出风格,特别是分镜运用,我是讲不清楚的,因为其中有确实不能用语言描述的部分,只能通过其镜头感觉来判断,我甚至觉得这会是更加正确的。不过也可以大体来描述一下:极端的用色与光影,诡异的机位,夸张的特写,高速切镜以及碎片化拼接。在珂赛特的肖像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新房对于抽帧的运用,通过抽帧来提高分镜的碎片感,这与吉浦康裕几乎是不同的运用方法。新房在珂赛特的肖像中展现出的分镜可以用诡异的炫丽来形容,其实我个人觉得新房本人主导的风格都是炫丽的。这里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是永莉受刑的一段演出。话先说前头,新房的演出我是不可能做分析做到位的,我没那个能力,要分解各部分实在太困难,即使对分镜做拆解,仍然得不出能用语言表达的东西,特别是珂赛特的肖像,所以本文每次分析我都是站在我个人浅薄的角度,并非完全,也并非正确。珂赛特的肖像中这段演出长达一分四十秒,描述了永莉受刑,珂赛特处刑的场景。在开始时用了近期强逆光的对人物的处理,营造了一种几不安定的基调,随后分别给到两人,转到珂赛特,处刑开始。

这时给了珂赛特一个半脸特写,背景类似于沾满血的珂赛特半脸,随后转到珂赛特眼部特写,这一部分完完全全体现了一种诡异的压迫感,这是来自珂赛特对永莉,马尔切罗后代的处刑,更是一种自身类似于憎恨的表达。

随后给到永莉受伤特写,珂赛特施法,永莉更加接近于一种残忍的受苦。这时将镜头转到珂赛特,这是一段很美,很残忍的卡,这一卡不仅体现出了珂赛特的美,更体现出了对处刑的坚决,背景是留着血泪的骷髅,这也象征着珂赛特内心的悲伤,这其实也暗示了珂赛特对于永莉的感情。

随后转到永莉,然后转到两人相拥。这时的构图其实相当有意思,一方是受刑并痛苦的永莉,一方是处刑但此时平静的珂赛特,永莉背后的破片正普通翅膀一样,这其实是一张相当具有宗教意味的构图,而且这张构图的用色非常色块化,对比非常极端。

这是体现的正是一种类似于宗教的爱,更是一种类似于宗教意味的偿还。随后,镜头给到永莉哭泣,转到珂赛特眼部特写,仍然是无感情。伴随永莉痛苦后是珂赛特注释着蓝色光球,这时候珂赛特表达出了感情,是一种悲伤。这时的感情分析我是不太确定的,但我认为珂赛特的这份悲伤可能是作用于器物,也就是被束缚的灵魂。珂赛特完成了器物中灵魂想对永莉,也就是马尔切罗后代处刑的夙愿,器物们以及珂赛特得以安息。

然后,骷髅倒下,处刑结束。值得另外一说的是,这段演出几乎全程都存在镜头抖动,这更加营造了一种不安定的,诡异的感觉。通看这一段演出,他的用色整体偏暗,而且亮处略微过曝,就有一种逆光感。他的镜头运用与走向非常诡异,处处透露着不真实感,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激进的运镜,对于演出来说整体就更加同现实具有很大的距离感。这里只是举了一个例子,珂赛特的肖像里面具有类似感觉的演出很多,近一步分析我们还会发现新房真的非常喜欢使用镜头畸变,新房这种畸变运用带来的不安定感更是比普通的畸变使用多上不少。新房的演出在我眼中是具有美感的,他可以将大量的信息融合在画面上,因此他的演出有时候是信息量巨大的。在保有如此大信息量的同时兼顾美感与趣味,是我认为新房昭之最厉害的地方。在珂赛特的肖像里面我们得以窥见新房完全的个人风格,知道这一点过后我们才能继续往下说,因为说小圆必定离不开新房本人,说新房必定离不开他的演出风格

我们之前说了,珂赛特的肖像是新房个人风格完全的体现,同时也是魔法少女小圆的原点。这个原点具体指的什么我不想深究,但是有一点:新房本人所有的后世监督作品都或多或少染上了这种演出特征。这里需要指明一下,如果稍微区分一下新房昭之和尾石达也的个人风格我们会发现两人的风格其实有辨识度,不只这两人,shaft内相当多演出家都有一定辨识度的个人演出风格,这些风格也体现在了shaft整体风格中。说回小圆,小圆中新房坐上了监督而非总监督的位置,就一定对整体有主导作用,分镜演出也不例外。现在的shaft风格其实是一种融合风格,但是我更愿意把小圆叫做新房引导的shaft演出风格,其原因正是其中可以看到很多新房本人演出风格的影子。新房在小圆中的表现我们拿小圆ep9,新房亲自的分镜回来说明。小圆ep9从整体来看,有相当多符合上述描述的特征:逆光感,影子在逆光时的强调运用,镜头畸变,不协调的镜头对称感以,快速切镜及其带来的关系描述与“阻挡”机位。可能从整体来看他并不具有很多广义的shaft感,但他在我看来确实具有很浓重的新房自己的味道,只不过这种味道相比珂赛特的肖像稳重了许多。我们拿几个镜头来具体说一下,然后分析一段演出。下面这两个镜头是我认为很有特点的逆光镜头运用,当我们用镜头逆光拍摄时,如果光源亮度正常,那么其他光线不充足的地方就会呈现黑暗的状态,这种运用在新房的演出中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一种不稳定感,也可以说是一种负面情感抒发窗口

注:这种逆光镜头与下面所说的影子的运用都可归结为光影的运用,只不过我认为两者都有它的独特性,故分开说。

下面这个镜头是新房对于影子的运用,这个镜头我说不出来什么,因为影子的运用算是一种特征,但要说应该在珂赛特的肖像中说更好,更有代表性。其实这也是一种感情体现,影子代表了一种压迫性的精神力量,也代表了一种黑暗面,这种表现即是放大这两种象征意义。

注:这一部分可与上述光线的运用合并,是新房非常喜欢又非常独特的镜头之一。

下面两个镜头是畸变镜头,这也是新房很常用的镜头。新房使用的畸变程度挺广的,但是不会严重畸变,更多的是带有不太重实体的畸变镜头(换言之,其镜头能更多体现心理,比其他演出家的畸变镜头更能体现出一种更深的精神流动)。

注:从上两个镜头我们可以看出新房使用的畸变镜头其畸变度并不算很高,这种畸变程度很能体现深层心理流动,也是新房的惯用演出手法。

下面四个镜头是新房很喜欢用的机位,这种机位很能体现一种隔离感,我也叫他隔离镜头,实际上也是体现新房极端镜头的运用之一。这种镜头体现可以说是一种我认为的窥视,这种窥视不只是对于表层的窥视,究其原因更是一种对于情感流,精神流的窥视。

注:这种镜头依靠遮挡来表达感情,甚至表达一种距离感,是新房非常喜欢用的分镜之一,而且这种镜头空间构筑出乎意料的不错。

上述就是新房特有的镜头体现,接下来来看一段演出。这段演出在ep9最后,首先有街转角的镜头引入晓美焰的家,我们之前也说过,这个家在我看来更多类似于一种象征,并非真正的家这个概念。

音乐引入,进入空间后第一个镜头是非常特征性的阻挡镜头,随后镜头拉远,音乐旋律响起。这一段用色的灰暗与极端的对比配合音乐实际上传达出了一种压抑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包含悲伤,更有所谓的绝望,在这种镜头演出基调下是不含有任何希望的。随后给到qb的影子出现,再次回到空间中时qb已经出现了。随后是几段对话,这极端对话更加体现出了焰当时情况下的孤立。然后转到qb,此时将qb放入镜头中央,而强调了其影子的存在,这也是新房一个比较有特征性的镜头。

随后随着对话进行,镜头分别给到了晓美焰与qb,这时两者形成了非常强的对比,同时这也是新房比较喜欢的一种特写方式。最后给了两者分别的镜头特写,并且用了相当程度的光影表达,带来了十足的压迫感,两方已经不可避免要发生冲突。

注:这个特写的光影运用很有特点,本身新房的光影运用就是很独特的,在特写上的光影就更能体现他演出的“极端性”。

最后,又是同样的隔离镜头,街角,这一段是和前面进入对称的,也就是表达出去,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方式,完整的进入,对话,离开被表达出来,显得很完整。这一段实际上可以初步感受到新房对于自己擅长的营造压迫感与负面氛围的掌控力。上述所说的ep9正是新房本人的演出,是完全的新房本人,那么“新房主导的shaft风格”体现在小圆何处呢?单集演出对单集有着相当的决定性,实际上每个单集拥有的个人风格都是不同的,但是有些地方,就比如晓美焰房间的钟摆,晓美焰房间的位置以及其进入的分镜我认为正是新房本人所做。监督对动画整体有着很高的话语权,包括分镜指导,实际上从新房成为监督的时候,小圆整体就已经从shaft自身融合风格偏向一点新房主导了,只不过单集演出确实更有单集主导性,并且由于长时间的误区:shaft风格就是新房昭之的风格的存在,这种风格变化就被或多或少忽略了。但是很遗憾的是,就算这种风格存在轻微变化,我也不能用语言清晰表达出来,我之前也说过,对于shaft,新房来说更多的还是一种无法说明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感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的演出风格都存在相当重的精神化程度。这种感觉可以被实体化,但是对于我而言我没有能力将其实体化。

我们现在所谓的shaft风格本身就是一个融合风格,他已经融合了许多shaft演出家们的演出风格,从而诞生出一个shaft本身的演出风格模板:大色块的运用,快速切镜,不寻常的空间表达与人物表达,极端的色彩运用和45度。当然这不是全部,这些都是容易看到的。在shaft工作后的演出家们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shaft演出的风格,这是不太能洗掉的,比如板村智幸的彻夜之歌就带有shaft的快速切镜与不寻常机位运用,而板村智幸正是物语系列的监督。每个人带有的这种风格或深或浅,而这种风格本身也由每个人发展出了新的方向,新的特点,这也就是shaft中实际上每个人除了shaft风格外都还带有自身特点的原因。先不说新房昭之和尾石达也,看看八濑祐树,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分镜演出家,喜欢的原因是八濑祐树对于情感的把控更加细致。八濑祐树导了向阳s4及毕业篇,其在向阳s4里ep6发挥就已经很出色了。八濑祐树姑且算是浸染shaft味道比较重的一个监督,在我的角度看来,我看过的其在shaft期间的作品都带有很重的shaft大系风格,不过最近的演出中八濑祐树这股味道想是被用自己的风格很大程度洗脱了一样。只不过我并没有过多去注意八濑祐树的用镜,只是感受了一些他的演出风格,至少在向阳中,八濑祐树的演出风格是细致的,在幸腹涂鸦中发挥也相当出色。其实后面三月的狮子证明了shaft中有更强的人存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八濑祐树的情感导出能力在shaft中是厉害且细致的。要说shaft大系的特点,我觉得用绝望先生s2 ep1能够大体概括。

shaft的演出比起重视真实性,我觉得更加重视精神性,也就是重视感情,思维,心理活动等心理要素,基于这一点,shaft风格也确实是偏向意识流的。这里我们拿绝望先生s2 ep1一段演出来简单说明。这段演出用色是全程非常暗的,这正是一种心理压抑的突出。我在之前写的东西中说了分镜是情感可视化的重要部分,此处的分镜也正是可视化情感,并且可视化心理状态的作用。与糸色望交谈的两人脸上被涂满阴影,并且给了教主特写,这非常不具有真实性的分镜实际上就是心理状态的描写,也可以说分镜是立于心理状态上的。随后带着面具的“公主”走出,雷声想起,十分诡异。

注:这一段演出从7:10开始,有很重的shaft系演出风格,同时存在一种荒诞的心理表现手法,但无论怎么说,其都是精神化的表现。

这段演出是非常荒诞的,因为绝望先生本身就带有很重的荒诞讽刺风格。在这种荒诞的场景下心理状态的体现会显得非常不真实,但同时也是可是深层的体现。这段演出体现出的是完全的心理世界,这个层面来说,shaft系分镜确实是以心理为主。shaft这种风格在小圆上有很深的体现,在叛逆的物语上有更加完全的体现。先不说shaft风格演出建立在什么之上,我们只用一般角度来看小圆的分镜演出。毫无疑问,shaft演出拥有的特点小圆几乎都拥有:纯色块的运用,镜头快切,昏暗的逆光镜头,极端机位,影的运用与碎片化演出。你要让我找集中体现那自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ep1的开头部分,晓美焰和魔女之夜的战斗和ep2,qb的忽悠环节部分,我们可以从这两个地方看到几乎所有的shaft风格组成碎片,甚至可以看到新房本人主导的碎片。小圆算是完全浸染了shaft风格的片子,而这种演出风格带来的是一种更加符合小圆主旨精神的东西小圆无论怎么说是一部很重精神表达的片子,这从他的剧本中就可以体现出来,这种潜藏大量心理能量的文字更加需要一个建立在心理活动之上的演出方式,自然而然shaft的演出方式就浸润了小圆全篇。就比如ep7沙耶香黑化斩杀魔女这一段演出,其拥有相当强度的精神感情能量,可以说这一段演出本身就是精神具象化的体现。shaft风格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表层风格与底层风格的双重表达,是完全的感情散发。

小圆的剧本具有很重的精神力量,他很符合shaft风格的底层逻辑,因此可以说通过shaft式演出,小圆本身的精神,感情被完整散发了出来。精神散发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们暂且先忽略这一层,来看表面的东西:情感表达与剧本流畅度。关于情感表达更加具体的东西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写的很详细,总体来说,我认为小圆的剧本容量仍然大于剧集容量,意思是剧情存在过快的问题。小圆的情感流是没有问题的,流动也比较顺畅,但是在情感点构建的时候,他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小圆的情感表达存在僵硬的缺点,这也是进展过快带来的。因为只有12集,在信息量很大的情况下只能够对剧情进行压缩,而压缩就导致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等各方面都存在短缺的情况。我之前也说过人物塑造分两个情况:固定型人物塑造与成长型人物塑造,小圆几乎全员都是成长型人物塑造,而这种人物塑造带来的情感流动是很丰富的,要托起这种情感流需要足够的情感点与足够大的主干容量,很明显,主干容量出了点小问题,这导致了情感点数目确实存在不足。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当杏子和沙耶香殉情的时候我并没有感觉到过多的情绪波动,而这一幕实际上是一个情感爆发点。

杏子和沙耶香人物是很明显的成长型人物,对这样的人物塑造本身是需要一定笔墨的,特别是在转变的时候更加需要。对沙耶香的转变描写还好,但是在处理杏子对沙耶香情感这条线上就出现问题了。前者因为笔墨够多,所以显得没有问题,他的每一个关键的情感转变点都是存在且良好的,后者则由于上述提到的压缩原因,并没有完全建立好的情感流,直接体现就是转变较硬与剧情缺失。这种由于压缩导致的缺失我认为在小圆中存在不止一处。当然,这也只是忽略精神流动过后说的,小圆本身是重精神,心理的动画,其底层的精神流动才是重点,这一点没错,但是表层的缺陷仍然很难让人对其在特定场景进行称赞。我认为叛逆的物语好于小圆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叛逆的物语在剧本方面更加完整,无论是表层情感流的构建,剧本的完整度还是底层精神流动表达都更加优秀。事先说明一点,我对于剧本的评价只是单纯评价剧本,而不涉及演出等,演出的连续性与否在这里并不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叛逆的物语实际上是小圆的后续,但我同时认为叛逆的物语更是一种对于小圆的遗憾的补全。叛逆的物语是完全建立在小圆上的剧场版,这一点和凉宫春日的消失非常相似。这一类动画电影的一个特征就是,其与本篇不可分,要想对其进行观看就必须先看本篇,这是大前提。并不是所有的tv衍生剧场版都属于这一类,比如莉兹与青鸟就不属于与本体密不可分的动画电影,其具有相当独立性。叛逆的物语与小圆不可分割使得这两者我们可以一体看待,这也不难理解上述说的叛逆的物语实际上是对小圆的续接与补全。续接自然指的是故事的续接,讲的是小圆完结后的故事,补全我想表达两层意思:一是对于小圆中深伏笔的回收与故事的照应,二也是对于小圆情节中弱项进行修补,即增加情感点。其中前者可以参考拯救晓美焰中沙耶香与杏子的一段剧情,后者明显的则是对巴麻美人物的近一步深化塑造。后者是我认为相对重要的作用,叛逆的物语在保证了自己流畅且完整的叙事上同时对小圆进行了相当的补全,这才使得原本有缺憾的小圆变得缺点不那么明显,当然,这是后话。这种补全也颇有些凉宫春日的消失的影子,只不过后者在一体化上着实更好。对于补全,我们可以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正是前面提到的沙耶香与杏子在拯救晓美焰时的一段剧情。这一段的演出很有意思,他拥有很充足的镜头语言,因此我会搭配一点镜头来说这个例子。最后这一段演出从87:55开始,这段演出前后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可以说是完全建立在精神上的演出,但我们这次只取一段,取从88:45开始,沙耶香与杏子互动的这一段,也只取她们互动时演出进行说明。从杏子单手接住沙耶香开始,构图就始终是两人背靠着背,周围是人鱼魔女的音符。

这个构图实际上是很能体现情感的,他浓重地强调了两人实际已经不可见,并且这一段一直将两人放在中心,突出意味非常明显。而后是杏子的回忆,沙耶香沉入海底,随后给到战场,这是构图中仍然存在两人,颇有一种安定感。

注:这段对话正是小圆ep9的对应,很令人感动的对话,演出仔细分析也很有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杏子说的“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你死去了”正是对于小圆的照应,这正是一个补全点。这个补全点直接将沙耶香与杏子的感情在动画中完全体现并且升华了。继续,随后梦境才是现实对应了人鱼魔女与胡桃夹子魔女的身影,这实际上是对两人的残忍,也是对目前发生的事实的陈述。这一段,包括后续的对话都是对于沙耶香与杏子感情的补全,至此一条完整的感情流才真正建立。然后,一个我认为更加残忍的镜头出现了,镜头特写先是给了右边的人鱼魔女,突出了沙耶香的“我”,再给了左边的杏子,这个构图实际上是一个很经典的左右式长镜头拆分构图,目的就是突出两个人物的空间位置与感情(当然也可以认为此时杏子的构图是与前面沙耶香的特写照应)。此时表现的是沙耶香与杏子,然而镜头却给到了人鱼魔女,突出意义非常明显了,包括前面的演出也直接说明了两人是永远不可能正常相见的。随后,两人十指相扣,这是一个情感爆发点,也是上述构图所带来的最好的情感爆发点,这时,情感流瞬间流动,沙耶香与杏子的感情得到了最好的确认,这是对小圆最好的补全之一。

注:这段演出杏子与沙耶香全程背对,而几乎没有正视过对方,这实际上是一种镜头语言,一种很残忍的镜头语言。

还没完,但是我觉得说的差不多了。后面实际上还有不短的两人互动时间,他们对于情感流建立的作用也就是如同前面的分析,所以不再说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叛逆的物语补全运用实际上是重要的,也是优秀的。他不仅对于整体剧情有所补全,更是对人物塑造,感情点构建,情感流流动的补全。至于其他补全的地方我就不一一说了,没有意义,并且冗长。

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了,shaft系实际上是一个融合的风格,我反对把shaft系与新房演出风格划等号,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不正确的。之前我把小圆整体称为新房主导的shaft风格,是因为小圆的监督是新房,而监督对一个动画的风格具有主导作用,小圆的风格因此在shaft的天平上偏向了新房。在我看来小圆的演出是更加激进的,这份激进带来的也是碎片化的感觉,这与新房昭之整体的感觉一致。但是在叛逆的物语中监督由新房换成了宫本幸裕,这就一定代表着shaft风格的天平会再次倾斜,这次倾斜到了宫本幸裕这边。宫本幸裕在叛逆的物语中表现出来的连续性与情感导出细致程度更高,这也是宫本亮眼的,不同的地方。叛逆演出的连续性高于小圆,这其实不仅是监督更换所带来的风格变换问题,也包括叛逆的物语演出分镜人数较少,容易达成连贯等原因。不过我们这里抛开其他因素,只说由监督更换带来的风格变换问题。比起小圆中各种“尖锐”的演出,叛逆其实明显缓和很多,究其原因我认为叛逆是在强调一种连续性,而不是使用各种“尖锐”演出从而带来一种突出的表现。这一点其实也是宫本幸裕拿手的连续性,也是被新房称赞的点。这种连续性不好拿一部分出来说,因为要看到整体才能感对其进行感受,但我们确实也可以拿一小部分来窥探一下整体。我这里取焰发现自己是魔女的一段,这段演出所具备的精神性是强大的,而其强大的精神性表达建立在非常强的演出连续性上。简单来说,这段演出很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这段演出的空间表达我也很喜欢, 通过不同视角的切换来表现“绝望”的现状,而这种切换并不显得混乱。这段演出可以说连续地,完全地将焰的内心挣扎,绝望表现了出来,情感流动相当顺畅,顺畅到令人惊叹的程度。镜头从焰本身,到部分场景,再到全景,每一个元素都按照铺好的路进行着,并没有过多的显露来阻碍整体平稳的进行。也正是这样令人惊叹的连续性演出,才能将其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导出,这是宫本幸裕的强大之处,是宫本幸裕相对shaft来说最为值得称赞的地方。

说完宫本其实我们也可以简短地说一下新房,也就是拿小圆ep9来说。之前分析过,小圆ep9是新房完全的个人风格分镜,这种分镜对应的其实是一种情感的碎片感,这一点其实大可以回到珂赛特的肖像来看。通过重精神与碎片化情感表达和拼接来达到情感与精神的完整流动是新房给我最大的印象,就这一层意义来说新房有可能是shaft系碎片化演出的代表。ep9光是杏子和小圆的对话就用了不寻常的镜头处理,且拍摄角度并不少。光是这一段其实说明不了什么,但是他可以作为一个浅显的证据,来证明新房昭之完整的演出其实是通过一个个精神的碎片来拼接而成的,也证明新房其实没有宫本这么注重连续性。通过这个简短的例子与解释,大家应该对于同为shaft系两人所拥有的个人风格有所感觉。上述也说过,shaft系中的监督,分镜演出staff实际上都有着自己非常独特的个性。虽然宫本幸裕是小圆的系列监督,叛逆的物语一定浸染了新房的影子,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小圆同时浸染了宫本的影子。叛逆的物语中看不到过多关于新房个性演出的影子,小圆中也看不到很多连续性运用的场景,这即是两者的区别。虽说如此,放眼整个动画,这样说确实也有失偏颇,我们不能绝对否定关联性,因为shaft系底层之一就是新房昭之的个人风格,我只是想强调同一下的不同性。因此,回到前面所说的问题,我反对将shaft系概念扩大化至个人,小圆与叛逆的物语演出风格都属于shaft系,但两者所拥有的个性风格是相当不同的。同理,新房昭之,武内宣之,板村智幸拥有的个性也是不同的,在讨论shaft系偏个人的部分我们理应单独讨论。这里稍微说远一点,最近看了彻夜之歌,板村智幸监督仍然保有很重的shaft系风格。在shaft系风格中其中一点我觉得能够体现他的个性的就是板村非常喜欢用上述在说沙耶香和杏子那一段提到的体现人物关系的长镜头分割,这一点在彻夜之歌体现可以说非常多。以上例子我相信足以说明个性在shaft系中的重要性与显著性。

说了这么久其他的东西,来说点具体的,有趣的。我在初次观看叛逆的物语时,曾经对朋友们这么说过:“前30分钟这个演出好严防死守啊,感觉不到半点小圆应该有的那种诡异的氛围。”这里要说一个前提,在看小圆的时候我说过小圆的初期演出非常偏激与诡异,后面会发生什么都不会奇怪,这就是分镜带来的窥视,通过分镜我们可以知道后续会是一种什么大方向发展。但是叛逆的物语前30分钟在我初次观看是却让我觉得这是非常正常的平和,即我说的分镜特别严防死守。对比小圆前面的演出,叛逆的物语不可不说安宁与温暖,是真的会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治愈的故事。直到在后面详细理清思绪过后,发现前30分钟已经为后续故事完全铺好了路,前30分钟演出严防死守的这个观点才被彻底推翻,但这也算是趣谈了。真正让我觉得有趣的还是这种看似严防死守的演出处理与时时都透露着发展的细节,这两者达成了非常有意思的共存,接下来就来说说这有趣的前30分钟。这里需要注意一下,我这里全程会使用初见视角,在进行具体分析时再回到分析视角。首先是梦魇的战斗,第一场战斗虽然有诡异的氛围,但更多的我认为还是一种童话般的处理方式,重点是体现出了一种梦幻的氛围。

这一点其实就已经和小圆的开头处理很不同了,小圆那个如同永莉处刑般的演出确实给了人非常不好的心理预期。然后op一眼看得出有问题,但总之能够接受的。不得不说小圆起床,上学这一段用镜保守,颇有日常动画的感觉,这实际上也加大了整体的迷惑性。这一段随后是非常美好的一段演出:小圆与焰在花田中谈心,这一段几乎让我怀疑我的判断是否存在问题,分镜是否真的能体现发展。

接下来这段梦魇出现与对梦魇的战斗实际上初次观感也与诡异不能沾边,甚至精神发展与流动的影子也比较难看见。在完成梦魇的战斗后,仍然是一段轻松的剧情,这段演出实际上仍然非常具有日常感,仍然在尽力对情感进行克制,然后,28分钟后,由晓美焰的一句话,演出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从这里开始,精神流动开始在表面上进行表现,演出风格也就此由隐藏克制正式转为了shaft系熟悉的精神表达风格。这就是前30分钟内表层演出所带来的信息,可以看见表层真的是非常尽力在用平和的方式来叙述一个看似轻松的片段。然后,这个观点在详细分析后被彻底推翻了,接下来,从一个分析的角度,我们怎么看待这“平和”的30分钟成了另一个有趣的点。首先,我要提出一个观点:叛逆中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手法被有意地隐藏起来了,而隐藏深度由深到浅跨度很大。好了,让我们回到开始。首先,当第一只梦魇进门时,实际上有着相当大的信息量,对信息进行分析瞬间就可以知道叛逆后面的风格是怎样的。只不过信息密度太大,短时分析由于知识与性能变得几乎不可能,这也就被隐去了,实际上相当多的信息正是通过这样被隐去的。

然后是仁美房间的一个镜头,这个镜头实际上不只是对仁美的突出,更是对仁美后面物体影的突出,这里的表达再简单不过了:人鱼与小提琴手。这里的特写实际上就对这是个虚幻的世界有着轻微暗示,也算是隐藏信息点,也是个比较明显的搞事情的镜头。过后,五位魔法少女的变身拥有着巨大的信息量,可以被描述为信息爆炸,这里主要有有两方面的信息:分镜上可见的信息与没有被描述的内藏信息。分镜上可见的信息例如巴麻美悲叹之种的构图,杏子愤怒的一幕,沙耶香变身魔女文字的出现等。而内藏的信息需要知识来进行分析,这种分析相比镜头分析较为深入。这里我们只举一个例子,举晓美焰变身的例子,因为这个例子在分析角度看来过于显著,他直接展示了叛逆以后的走向。焰的变身演出上一共出现了三处魔女文字,前两处魔女文字全部都表示将要发生的事。而后焰从“阴影”中突破现身,此时演出构图非常类似焰要抓住什么东西,而给了焰手特写,焰没有戒指,但是有灵魂宝石。实际上,这里突破“阴影”甚至暗示了结局。这是一个相当显著的信息点。

注:焰的变身拥有者很大的信息量,前面提到的阴影实际上是圆环之理,这里直接暗示了结局与焰的魔女化。

从整体看,焰的舞蹈一部分属于芭蕾,此处的芭蕾有着重要性,他直接影响到了后续焰魔女化后的背景。通过这种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这一段变身场景是对整个小圆系列的回顾自己对叛逆的物语的“剧透”。当然,我这里举的例子分析远没有说完信息,其残留信息量仍然是巨大的,这里我的目的是举例,不在分析。这里看完,我们继续看后面,五人围着梦魇化的仁美的演出。这里的演出其实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这意味着他是建立在精神流动上的。要说这段演出诡异也没问题,但是这段演出最大的暴露点在于,巴麻美忽视了小圆的存在,跳到了焰,而此时只有焰呼唤了小圆。这个分镜其实不难看出,但是由于其切镜速度过快也导致了信息隐藏(不如说这里切镜过快更有忽视的味道在里面)

这个演出决定了五人的象征物,同时暗示了小圆的存在性。“今晚的梦是苦苦的梦”与最开始歌词中的“梦魇还没有结束”也是一种对于发展,解密的暗示。经由上面的浅显说明可以看出来,这看似平和的30分钟内实际上包含了大量的潜藏信息,而这种信息并没有在演出中过多彰显自己,破坏演出的克制性。宫本选择了将大的信息量隐藏,让其作为一种有意义但第一时间不可分解的符号存在于叛逆的物语中。这种第一时间不可分解的性质一方面由操纵分镜导致,一方面则由隐藏信息至深层导致。由此可见,前30分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密不透风的,因为他将关键信息隐藏得很好,让表层更多的展现从而将深层更多的埋藏。然而,前30分钟拥有的信息贯穿了整个叛逆,这也使得以分析视角看前30分钟是暴露无遗的。从初次观看角度与分析角度看都是没错的,双方都拥有各自的正确性,这也是演出的魅力所在。

小圆和叛逆本身是建立在精神流动上的演出风格,这一点前面提到过。其原因不仅是叛逆是一个发生在梦境中的故事,更是叛逆本身是一个非常精神化的故事。尽管上面所说的前30分钟初看有些严防死守,但是实际上其深沉精神流动十分强烈。shaft系的演出是重精神流动的,而在叛逆中这种建立在精神流动上的演出占据了中间几乎所有的时间。从焰发现端倪,开始对梦境进行解密的时候,叛逆的精神流动一部分就逐渐被可视化,这里我理解成,所有的东西不再是代表某一件具体的东西,而是代表了一种更深层的象征。这里将具体事物的一部分抽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心理能量。我在最开始说了,中间实际上用了很多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因此我不想对其进行完全解构,这一段我着重想讲的是建立在精神流动上的演出如何发挥着作用,这里的作用即陈述事实,导出感情,描绘心理。在进行具体演出分析之前,我们要把握整体的流动。其实把握整体说的很好,其实我这里也只是包括起点,流动,扩大,增加。从焰解密的开始,实际上是焰对自己内心的发掘,更是焰绝望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演出被可视化,我们可以认为整体的精神流动很大一部分是焰内心的精神流动。这条精神流浮于表面是30分钟后,开始大规模流动则是杏子和焰开始探索真相的时候。杏子和焰探索真相的这段演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精神性,从这里开始其只注重于表层表现就已经不是完整的,很大一部分是藏于表层下的心理过程,而这种心理过程一部分又很好地被演出表达了出来,因此我们还是可以从演出中感受到较为完整的整体。演出精神性的完全体现正是焰在解密后的场景与自我审判,这两段演出可以说是完全建立在精神上的,他们演出抛弃了以容易触碰或者感知到的物体为情感载体的偏真实系的情感表达,选择了可视化心理情感,以精神为主的意识流表达。这样使得整个演出实际上都是焰的心理活动,并没有过多物质上的表现。而且这个时候弗洛伊德的存在感被近一步放大,就导致了更加浓重的精神氛围。这种演出实际上脱离了现实的物质,需要非常强大的处理象征与抽象的能力。之前提到整条精神流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焰的精神流,那么此时就应该焰的精神存在在先,而表达在后,这种精神表达演出才会显得自然,更容易被接受。这里我们确定了精神流的大体是焰本身的精神流,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后半部分剧情是以焰的视角与中心展开的。在此基础上,焰为中心的精神流随着剧情发展其实在不断被扩大,这一点体现则是焰魔女化后整个梦中的城镇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正如梦境中的改变一样,是不真实,不具有现实性,而具有心理意义的。其实也有其他的精神流不断注入,很有代表性的一点就是上面提到的杏子与沙耶香的那一段演出。感情是一种体验,他是心理中重要的部分,这里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为情感与精神偶联,在进行精神系演出时一定是表达出了某种心理状态,这里的体现很大程度就是感情。不像玲音之类的演出建立在完全的心理意识之上,其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深层心理,或是潜意识,叛逆的物语建立在角色精神上的演出体现的是相比稍微浅显的感情。其实这一层关系是更能体现出动画情感的,是更容易被我们接受的一种方式。建立在精神流动上的演出一定是符合叛逆的物语的基调的,他比单纯的建立在感情上的情感流动好很多,这里我们同样可以类比三月的狮子中棋匠战的表现。差不多了解完成整个精神流后,我们便能回到演出上来,探究其意义。只要稍加思考与观察,就会发现叛逆的物语其实用了数量非常多的象征,这也是演出精神化的支撑之一。特别是叛逆的高潮段落,可以说是象征的狂欢。象征本身就是一种对具体事物的抽象处理,即在实体内既可以含有实体本身的意义,同时必须包含抽象的意义,这种意义可以是另一实体,也可以不是实体。这里拿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焰在前面五人说明自己的代表物时说了自己是南瓜,而后拯救焰也出现了南瓜,这个南瓜不仅是代表着他本身的实体意义,更多的是代表了焰本身与其他被世人赋予的象征意义,即魔女。这是一种很常见的人物象征手法,一般多用于以花喻人,因为花语的存在使这种象征更具有实际意义,也便于解读。在叛逆的物语更深的运用即南瓜与其他四件象征物分开,代表着对立与独立。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同一个物品中象征意义可能不只一个,而整合,赋予新的象征意义也成为了精神系演出津津乐道的环节。叛逆的物语中这种象征非常多,比小圆更多,这种象征散发出来的抽象意义作为能量不断扩大着精神流,同时也将非常大量的信息隐藏起来。这层意义是非常深层的,是作为分析角度才能看出的不可见意义。正如前面所说的,叛逆中非常多的信息通过各种方法被隐去了,使用象征也是方法之一。这里我们取一段演出来进行综合分析,来了解其精神流与象征的运用。这里取焰自发召集诅咒变成魔女的一段演出。首先,这段演出有几个明确的承载着象征的载体:黑色与白色影子,月球和齿轮。虽说找到了载体,但是其承载的意义实在是难以以客观完整叙述的,这也是心理分析的主观部分。这一段演出承载了非常多的象征物,就意味着这段演出具有相当强的精神力,实际上镜头的运用也在无时无刻表示着这一点。焰的自我毁灭与绝望是这段演出的基调,实际上这是一段非常沉重的演出。这段演出由焰自发召集诅咒开始,作为bgm的I curse myself非常沉重。这段演出最先出现的就是自我毁灭的镜头,包括焰的自我下沉与内心毁灭。此时月亮出现,黑色的液体将月亮一分为二,然后落下。这里的月亮是一定具有象征意义的,但是给我个人的感觉非常模糊,结合月在一些神秘学与心理学上的意象,我个人觉得此处是一种所谓的毁灭的代表,也是污浊的源头。

月球落下的黑色液体化作了黑色的影子,此时地面上出现了白色的影子。这里的黑白是一种完全对立的颜色,其意象正是代表了希望与绝望,而立于绝望流中的希望正是焰的内心写照,这里用了一个快切,更加加重了一种破灭的希望的感觉,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流动的加重。背景出现了齿轮,这正是代表了焰时间回溯的齿轮,影子的手既像招手,也像齿轮转动。这里在我看来体现了一种焰内心本源的绝望和浮于表面的希望,而希望如同他的回溯一般一次次出现,但是最底层的精神流仍是永无止境的绝望。

这其实也非常符合小圆中魔法少女的精神构造。黑色的影子不断消灭着白色的影子,这是焰表层的希望不断破灭的过程,结果就是最后连表层的希望也全部消失。随后镜头随着qb移动,这是一种精神在可视演出上的扩大。然后给了一个黑色的影子下坠时笑的特写,这个特写具有的感情是复杂的,这个表情的发起者实际上已经脱离了焰,而成为了焰的自我。向上浮出的白色影子不断被消灭,这也是焰的希望被消灭的过程,这甚至成为了这段演出的主基调。接着是周围是学姐和杏子,中间是焰的处刑场景,这个场景实际上已经明确了焰的自我处刑。当断头台落下,黑色影子随之落下,这时黑色影子更加映射了实际上焰此时的自我。纵观整段,对于黑色影子落下随后消灭白色影子的场景尤为突出,且每个镜头的含义都有很重的精神与宗教意味。白色影子高举着双手象征着想要救赎,而旁边手拉手的构成的圆也正是这种意识的证据。

当镜头切到焰本身时,焰手中抱着黑色的玫瑰,这是一种污浊的爱,带有牺牲的爱。随后继续转到梦境中,白色的影子仍然祈祷着救赎,得不到救赎的白色影子跪倒在地,如同情侣般的白色影子迎接着末日。这似乎已经直接映射出了焰的一部分潜意识,而作为表层意识的黑色影子不断扑灭着这种想法,作为潜意识的白色影子仍在不断再生。从这段简短分析不难看出,这段演出的精神力量非常强大,不如说这正是完全建立在心理上的演出。这段演出用了非常少的实体物质,而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这样构成的演出本身就是不完全实体的。通过快切等手法则更能进一步突出这种精神性。前面说过,叛逆的物语使用的建立在精神流上的演出更好地导出了情感,这实际上是目的的主要部分。这里其实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不将演出建立在精神流而只是简单建立在情感流上,情感导出还会如此顺利吗?至少在叛逆的物语中不会,因为叛逆的物语本身就是一个精神化程度很高的故事。如果简单的导出情感,就会发生只导出表层情感而不能挖掘其底层心理的错误。这也就是叛逆的物语使用如此大量的精神化演出意义所在。这里我们简单的分析了一段演出中的象征使用,意义及精神化演出的意义。

叛逆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提到象征,或者符号,我们就不得不提,或者一定会想到另外一位监督,几原邦彦。这里我不过多展开,因为shaft系和几原风格并没有过多的重叠,但他们都是非常重视精神化的。几原对于精神化的理解我认为是独特的,因为几原通常选择的不完全是象征,而是抽象。企鹅罐中的企鹅,百合熊岚中的熊实际上已经完全脱离了现实的意义,而全部被赋予精神化意义。包括回转企鹅罐中的列车,也几乎脱离了原有的列车的意义。这是一种符号化的处理,基于此,其作品大体也可以看成现实中的符号运用,而非完全,整体建立在精神流上。不过对于几原邦彦演出风格分析也过于复杂,这里也不是主要目的,就不再展开了。精神化演出的监督都很有自我风格,究其原因是因为自我意识在其中的体现。

困难的地方结束了,接下来就很轻松了。小圆和叛逆的结局在我看来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绝望中的希望,另外一个则是希望中的绝望。小圆是充满希望的动画,这一点我是认真说的,想法也没有改变过。而叛逆则是充满绝望的动画,以至于从头到尾,通过精神流能够感觉到焰最深处的绝望,贯穿始终。叛逆的结尾绝不能说是好的,充满希望的结局,而是虚伪的,通向绝望的路。两个结局的基调完全不同。作为小圆的续接,叛逆可以说完全体现了小圆的底层情感,这层底层情感有爱,有希望,有绝望,只不过最深的情感绝望占据了叛逆的大部分。这也是因为视点不同造成的。小圆全程以小圆的视角展开,小圆本身就是充满希望,或者说希望的代表,是神,包容着所有人。而叛逆以焰的视角展开,焰拥有最深的绝望,这种绝望直接吞噬了焰,因此我们在叛逆中可以感受到非常强大的精神流。对于叛逆的结局,我延续了叛逆的感情,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结尾。这一切都是虚假的幸福,焰终究也没能表达自己卑微的爱,这是明确走向毁灭的幸福。结尾越美满,实际上潜藏的绝望就越深。这不是一个救赎与被救赎的故事,这只是一个为爱牺牲的故事。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这是美丽的悲剧,是浪漫悲剧的阐述。如果要问我喜欢哪个结局,我其实更喜欢这种虚伪的幸福,纵使他如同泡沫,美丽而终将逝去,但此时的幸福,此时的美好是无与伦比的。结尾的演出处处体现着美好,这种轻飘飘的空气洋溢着幸福感,是我最想看到的场景,也是叛逆结尾情感的释放点。纵使其底层有着绝望,但此时我,或者很大一部分观众更愿意将他忽视,只注重于眼前的安宁。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觉得叛逆剧本更完整的原因,因为有完整的剧本,才有完整的情感体验。

整体来说,叛逆的物语给了我很好的观看体验,我想说的,我的想法已经或多或少在前面表达了。对于这部作品,我是非常欣赏的。他的演出方法,完成度都让我惊叹。宫本幸裕完全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也让我们看到了shaft系在精神演出上的强大。如今的shaft似乎失去了灵魂,而这种灵魂碎片散落在各个曾经在shaft工作过的staff上,或许叛逆才是真正的昙花一现,三狮则是最后的光辉了吧。

标签: 叛逆的物语 凉宫春日的消失 回转企鹅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