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漫 >

赞美热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然。但这句话常常用来为自己的偏激行为和盲目辩护,它不足以成为你短视的借口。

优秀的作品往往会引起人心的共鸣,动画利用它独有的浪漫将这一点放大。对于说“这不孤独,也不摇滚”“我的观感”诸如此类的,我只能说真正拥有鉴赏力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所认为的一个标题,一个片段又或是一种表现手法而失望透顶。不懂艺术,不懂美,是一种悲哀。

浅谈一下孤独摇滚里表现手法的魅力。它真的那么不堪,那么让人不舒服吗?我以为,不是。A1再次展现出了它优秀的功底(在辉夜中体现的很丰富)将整部作品的宽度外延,每一次出其不意的表现不仅提现了原作者本人优秀的想象力,也展现出制作方对这部作品的「纯真的热爱」。一里的孤独性格在这些表现中被夸大而富有了喜剧效果,但这种夸大也不是无限制的天马行空,而是立足于一个基本点的发散。再次赞美制作组!

是的,我上文提到了夸张。这种手法在动画中已经屡见不鲜了,可总有人真的会把夸张的表现当做生活的实景。真让人好奇,难道这些人的生活真的有这么戏剧性?如果是,那太有趣了请务必告诉我。言归正传,夸张使得来源于生活的艺术获得了超越生活的契机。它使得我们与作品在共情的同时,与作品“隔”了一层。这一层相隔至关重要。正因为有了这层壁,我们才得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而非完全带入沉浸。它毕竟不是你的生活,亦或者说,他跟不就不是真正的生活。所以请原谅我接下来的无礼。要求作品百分百的贴近你的感情,完全符合你的期待是不是有些可笑,有些自私?完全把自己代入,在遇到不符合自己心里期待之时又对其嗤之以鼻。这是不懂审美的表现。毕竟,你是谁啊。

除夸张外,真挚的情感也是本部作品的一大卖点。这一点往往在一里的伙伴身上体现(因为波奇的感情夸大成分太多,但这也是主旨所需)在我们高呼“波虹”“波喜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被洋溢的真挚情感包围。8话live中一里的独白与救场更是于无声处起惊雷。12话的live虽然没有8话中那种震撼,但是却值得细细品味琢磨,然后自生乐趣。

在这部动画里,我看到了原作者、制作人和观众的「真挚的热爱」。正如乐队的名字“结束”一般,孤独摇滚将我们联结,感受共同的心跳。它让我们哭、让我们笑、让我们惊叹,让我们在看见「明天还要打工啊」时也有一股淡淡的感伤。芳文社用它独有的浪漫再次向我们诠释的自己对于ACG的理解,无论十年前的轻音,还是十年后的孤独摇滚。这是在当下环境中难能可贵的。它用自己的真心诚意换来了观众的满堂喝彩。芳文社,你做的好。

该收尾了。如此一部优秀作品,成为现象级是必然的。但评论的种种怪象乱象又引起了我的悲哀。没有智慧可以通过学习弥补,不喜欢作品也可以正确表达。只会发泄情绪,观点不攻自破却是谁也救不了的。毕竟你连学了几十年的汉语都不会说,是吧。批评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的最后再让我对所有staff们致以真诚的赞美,对所有喜欢这部作品的人们致以纯净的微笑。希望你在今后的路上饱经风霜后,还能看见原始的热爱和感动;在历经世事无常后心中不是愤懑与自怨自艾,却是沉淀了的几多深情。

标签: 于无声处 哈姆雷特 最后的最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