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切片3--《雄狮少年-命运》
(相关资料图)
人物的命运作为穿起舞狮故事情节的必须品,命运在故事的开始就设计好了,命运的遐想只在于故事之后的探讨而不在于故事之中。
例如《大话西游》中至尊宝的命运从开始那一刻就已经被设计好了,没有孙悟空的身份,他就不会和白晶晶纠缠不清,没有白晶晶他就不会穿越回500年前,没有穿越就不会遇到紫霞,没有紫霞就会为了救紫霞重新变回孙悟空,而紫霞不死他就不会真正的绝凡心,成为斗战胜佛,悲剧的结局看似是爱恨交错的结果,但实际是整个西行漫记的前提与基调,它也许只是一个荒唐的梦境,讲述从未有过的情节,但是观众愿意信其真,因为观众相信这份真挚的感情怎么可能有假呢?
而在这部电影,舞狮是重要的佐料,它的剧情意义正如西行是宝霞之恋的外壳。大赛前工友问阿娟:“这次离开为什么不再带上你的狮头了”,狮头象征着阿娟内心的梦想,可是放弃狮头就是背弃梦想了吗?埃德曼伯克说:对于定义应是不以为然,尽管它被认识是治愈这种混沌的灵药但是我们的探寻一开始就遵循与一种规律,因而也受到这些规律的限制。
影片中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去理解的,例如《心灵奇旅》对梦想的处理已经有了弱化的趋势,如果可以帮助那些重要的人去追寻自我的人生价值,梦想是可以舍弃的,《心灵奇旅》最后所揭示的是个人与他人的化学反应,并不会比自己所执著的理想要轻贱,梦想是可以被正视与取舍,它不该成为一种梦魇般的枷锁,而应该成为点燃生活的燃料。
故我认为舞狮本身已经点燃了阿娟对生活的希望,就像黑暗中有了一点星火可如太阳般温暖,不必将这美好事物占为己有,却向此而生。
剧末的舞狮大赛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也是舞狮这个梦想与阿娟所渴望的奇迹之间的遥相呼应,为什么说舞狮仅仅只是这个故事的佐料而非故事的核心渴求,因为舞狮的梦想始于阿娟对父母亲情的渴望,放弃舞狮也是阿娟渴望亲情重新回到他身边的选择,我一直都在强调故事表达出的价值构成比故事本身的构成要重要的多,是为了说明,假如整个故事的价值表达是模糊的,观念传达是失败的,故事的核心观点观众觉得唏嘘可笑,那一定是一部不太成功的作品。好的作品至少其核心表达观点以及价值一定可以被解构出来,表浅的来说,是可以被多数人所感知。
正是基于这点,最后阿娟的情感和舞狮的华丽交相辉映,并将观众的情感和惋惜推至高峰,让观众感受到舞狮的魅力的同时也被剧中的师徒情和责任感所动容。所以回过头来思考这么几个问题,整个故事是否可以让圈外的观众感受舞狮的魅力,整个故事的情感表达是不是可以令观众动容,整个故事的价值传达是不是足够清晰?这是我将其定位为优秀故事的三个基准,艺术桥梁,情感表达,价值传达。毫无疑问的,《雄狮少年》在这3点均表现不俗。
雄狮少年中的雄狮既是指舞狮艺术,又是舞狮精神的表现,这样故事情节实际上可以辅以其他外壳,嫁以不同的艺术桥梁,不一定是舞狮,可是舞狮的燃确实从未在银幕上见过且恰到好处,观众见过《白蛇缘起》的许仙化妖斗法海的燃,也见过《白蛇劫起》的小青化蛇斗法海的燃,也被《哪吒-魔童转生》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燃感动过,燃点的处理一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燃是最简单的情绪表达,也是最喜闻乐见的情绪,另一方面又是得谨慎处理的一种情绪,稍稍不慎就会变成尬或者中二,这样就不好表达出主创原本想给与观众的情绪感染。
而《雄狮少年》的这种燃是藏于舞狮闪,转,腾,挪的武戏身法与文戏的踩桩象征中,跟着鼓点的敲打和以假乱真的视觉冲击,观众很容易被这种既是临危受命,又是离别一战的悲色情绪所感染,而后慢慢变成由静转动,在擎天柱前的红狮一跃,燃也抵到了顶点,于是我们便可以相信,舞狮竟也可以如此燃,如此牵人心弦。
实际上,这样的错觉是艺术的蒙太奇,是我们将对故事本身的不甘情绪都寄于舞狮之上,虽然舞狮大赛的冠军并不能令最后的结局有所改变,但若能让舞狮本身被寄与这样的期待,进而让孩童去模仿,去喜欢,就像当年我们偷偷练习《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那样,小时候的绝世神功哪里是真的可以练成的?只不过是埋下一颗种子,只要你相信可以,那么观众也会相信可以,这就是艺术薪火相传的开始,也是浪漫的开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