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快播:40余年逐花之旅 无人传承,他愿免费带徒

在平山堂路与扬子江北路交会处西侧的小树林里,有一顶帐篷,几十箱蜜蜂和一对夫妻。男主人叫周金龙,养蜂已40余年,在这里也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他因为养蜂邂逅了爱情,又因为爱而坚守。如今,很少有人吃得了这份辛苦,谁来传承他的养蜂事业,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资料图】

气温回升,蜜蜂的春天来了

告别持续一周多的阴雨天,扬城这两天放晴了,气温不断攀升,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嗡嗡嗡……”记者骑行至平山堂路与扬子江北路交会处时,耳边突然传来蜜蜂的声音。循声望去,只见路边一片小树林里,周金龙正在一排排蜂箱边忙碌着。

“现在的气温还是太低,这些蜜蜂不能飞远,否则飞不回来。”周金龙说,再过几天气温升到10℃时,这些蜜蜂的“春天”就来了,那时就可以将它们全部放出去采蜜,而不是像现在这般,每天还需要对它们进行喂养。

逐花奔走,养蜂是个苦差事

“年轻时这个季节我们早就带着蜜蜂驻扎进南方的山里了,现如今我已经60多岁了,走不动了。”周金龙看着一排排蜂箱,脸上带着些许遗憾。周金龙说,养蜂其实是有一条南北循环奔走的路线——冬季一般是往南方(江西一带)走,待到那边花开得差不多了,接着就往湖北-江苏-安徽-山东-吉林-辽宁-内蒙等地,一路北上。等到北方开始变冷时,再回到南方,然后根据花期再一次一路北上。就这样,周而复始,一年接着一年跑。

“我像这样奔走了20多年。后来成了家,有了孩子,年纪也越来越大,不能总跟着我居无定所的。”周金龙说,出于这一原因,他最终选定了这片小树林“扎根”,因为这一片花很多,梅花、海棠、桃花、李子等,横跨了3个季节,只有冬季蜜蜂需要喂养。

风餐露宿,他因此邂逅爱情

“在外奔走的养蜂人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让蜜蜂离花更近一点,我们每到一个地方,一般都是选择在山间地头支帐篷住下来。”周金龙说,这些地方基本上都远离生活区,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生活必须品。因此,他们每次换地方,锅碗瓢盆一样不能少,长途携带。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我们那时候在江西住在山里,方圆几公里想找能喝的水都找不到,后来只好自己挖坑渗水,沉淀后再喝。”周金龙说,那种辛苦一般人难以坚持。

不过,正是因为养蜂,让他在江西邂逅了爱情。一次偶然的机会,妻子路过他的养蜂地,见他独自在外十分辛苦,就时不时给他送来一些生活必需品,他也回赠一些上好的蜂蜜。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好感,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扎根扬州,守护几十箱蜜蜂

和妻子结婚后,他们一起过起了终年在外漂泊的生活,很快两人便有了孩子。转眼间,孩子也越来越大,虽然妻子从来没在周金龙面前抱怨过,但孩子要上学,妻子无法两头都顾及。周金龙不得不规划未来的生活。

此时,距离他养蜂已经过去了20多个年头,让他重新再去学一门手艺,他又不知自己该学啥,最关键的是他舍不得陪伴了他20多年的几十箱蜜蜂。思来想去,最终周金龙选择了在扬州安顿下来。

即便如此,每年冬季这几十箱蜜蜂也让周金龙操碎了心。除了要定期检查蜜蜂在箱内的生存状况,还要提前准备好用花粉和蜂蜜制作的饲料来喂养。早期天略暖时,一些蜜蜂开始外出活动,为了防止它们飞远,还要为它们备好水——除了在蜂箱旁放置饮水装置,周金龙还在周边制作了几个蜜蜂饮水池。

无人传承,他愿免费带徒

就这样,周金龙和妻子在这片小树林里一呆就是20多年。如今儿子都已成家,也有了孙子。可是因为养蜂这门特殊的职业,他仍然只能和妻子住在小树林里。周金龙说,即便这么辛苦,他和妻子一直没想过放弃。

“养蜂早些年还是比较挣钱的,现在既辛苦,挣钱也少了。”周金龙说,他和妻子两个人守在这里,年景好的时候一年也只能挣几万元,还抵不上外出打工。也正因如此,养蜂人越来越少了。据他们估计,扬州原来有18000多箱蜜蜂,现如今不足3000箱了。

“儿子和儿媳前几年还说要来接我的班,将养蜂事业进行到底,结果他们来了几次后就再也不提接班的事了,如今连这个养蜂场都不愿来了。”周金龙说,儿子和儿媳知道养蜂的流程,但来了几次后,被蜜蜂蜇了几次,就再也不愿意来了,都去城里上班了。

“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吃不了这份苦。等到我们这一代养蜂人彻底养不动了,这个职业很有可能就消失了。”采访最后,周金龙认真地对记者说,他希望这个职业能传承下去,如果有谁愿意学养蜂,他愿意免费传授养蜂经验。

标签: 差不多了 一来二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