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公务员磨嘴皮就行?读懂曹德旺谈“大学生不就业”的本意

原标题:公务员磨嘴皮就行?读懂曹德旺谈“大学生不就业”的本意


【资料图】

“公务员不要技术,磨嘴皮就行了”,最近,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围绕“考公热”发表的一番言论引来诸多争议。有人发表评论,觉得曹德旺“未免有些不食肉糜”,但也有人私下承认,公务员确实只要会“写材料动嘴皮子”就行了。

曹德旺是公众人物,访谈所涉及的话题又关乎公共利益,每个人都有发表后续意见的权利,但讨论如果偏离要点,就难免沦为“鸡同鸭讲”。如果完整看过曹德旺的访谈视频,哪怕只要耐心看完那个不到三分钟的片段,就不难发现,他发表上述言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贬低年轻人的“考公热”,而是为了探讨大学教育和大学生就业观。

在曹德旺眼里,大学生不就业的问题,“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他在调研招工时,发现大学没有教会学生动手能力,毕业以后考公务员,因为公务员写得好、讲得好就行,这是大学生擅长的。

距离今年毕业生离校已经没有几个月时间,大学生求职难备受社会关切。如果只看到曹德旺抛“大学生不就业”的观点,可能又忍不住一阵炮轰:我辛辛苦苦在招聘会上奔波,你还跟我们说“不就业”。听到这话估计大学生不管考不考公务员都要跟他急。

曹德旺是企业家、慈善家,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学者,要求他说话滴水不漏、无懈可击,恐怕有点要求过高了。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句话经过片面放大,都可能改变发言者原有的意思。有些话上了“热搜”以后,热度是上升了,讨论效率却大打折扣。如果过于计较遣词造句、细枝末节,就可能忽视真正值得反思的问题。

心平气和地理解,曹德旺说“大学生不就业”,不是说现在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出来工作。这番话潜藏的一个意思是,大学生因为所受教育的限制,并没有形成开放的就业观念,从心理上没有做好迎接更多人生可能性的准备。

出国留学也好,考公务员也罢,这些“出路”都是通过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的,与他们熟悉的教育体系无缝衔接,是年轻人擅长的,换言之还属于“舒适区”。当然,越是“舒适”的地方,越是充满竞争,考公、出国对每个人都不容易。不过,曹德旺想说的是,尽管年轻人都很不容易,但这种“不容易”与就业市场尤其是企业招聘需要的“动手能力”存在某种错位。

“如果出国去不了了,那就送外卖、送快递,他不去我们制造业里面,为什么?”听到这里,不难发现,曹德旺语重心长的感慨,是站在企业家的立场,为制造业人才缺失发声建言。

如果心存芥蒂,对制造业还有一些偏见,可能有人还是会“炸毛”。在不少人的印象里,制造业就是流水线,就是“血汗工厂”。把经历十年寒窗,辛辛苦苦考公务员、准备出国的大学生贬得一文不值,原来就是为了忽悠人去工厂“搬砖”?

中国制造业在很长时间里都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至今,“抢人”仍然是每年开春工厂必经的环节。从员工体验来说,上班时长远远超过“8小时”,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加班费,几乎没有个人生活。即便近年来收入待遇有所改善,但工厂的青年工人得不到成长,只是在封闭体系里混时间,也难以真正在城市扎根,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可是,放在曹德旺的语境中,这番话是对大学生说的。企业家都很理性,没必要脱离实际纸上谈兵。试问,有多少流水线工厂“雇得起”把当公务员视为人生轨道的大学生,有多少名校高材生,或者家庭条件供得起自己出国留学的年轻人,能心甘情愿到流水线上做重复劳动?

显然,曹德旺呼吁年轻人到制造业去,不可能也没必要为了忽悠大学生到工厂做普工。就业的本质,是用时间和本领换取薪酬待遇,交易的双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不做“赔本买卖”。这笔账年轻人算得清,曹德旺绝无可能“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所呼吁的,大概还是为制造业吸引高端人才。

企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空谈家。任何一个年轻人想要在企业取得长足发展,不管是钻研技术,还是打算搞管理,都要从基层做起,从实际业务做起。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机器对人力的替代率越来越高,但驾驭机器的归根结底是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是需要一批懂技术、能创新、肯实干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这个要求,确实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所欠缺的,也跟年轻人习以为常的成长路径不尽一致。用曹德旺的话来说,这就是一个“动手能力”的问题。对此,在节目中,主持人吴小莉有这样的总结:“在大学的时候知道自己能动手,到了社会就不怕去找真正能动手的职业。”

这可能也是曹德旺打算自己干,创办一所“福耀科技大学”的原因。作为这所筹建大学的出资人,他在节目里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狠话”引发社会对其言论的关注,当然不能排除其为新大学“打广告”的嫌疑。但至少,他提出了问题,又在实践中给出了解决方案,逻辑自洽,也是“知行合一”的体现。对于这所新大学的实际办学情况,人们不妨拭目以待。

无论如何,通过网络视频截取的只言片语,立靶子、狠批不休,不是理性讨论的正确姿势。只要多听一听,多想一想,就能发现不管是年轻求职者,还是对教育事业“上心”的企业家,他们共同关切的本质问题是一致的,希望社会环境越来越好的心情是一致的,不要被舆论场上“走火的子弹”带偏节奏。(王钟的)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