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推动公寓式共享厨房普惠化 让慈善走向“好不好”


(资料图)

原标题:推动公寓式共享厨房普惠化 让慈善走向“好不好”

3月29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爱心机构为外地大病患儿家庭打造的爱心小家——“小布家园”内扩容改造后的共享厨房正式揭牌。这个名为“小布家园”的青年公寓,目前拥有25个房间,自2020年11月运行以来,已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逾1000个外地患儿家庭提供了服务。(3月31日澎湃新闻)

知名医院周围的“共享厨房”已不新鲜。由民间爱心人士在医院旁开办的“共享厨房”,让远来看病的患者及其家属不但吃饭成本低,还能让家属做出适合亲人胃口的饭菜,同时,患者家属因此形成的社交场景,也有利于信息沟通。

但是,梳理媒体报道,由于“输血”能力不足,不少“共享厨房”都不同程度上遇到困难,难以坚持下去而倒闭。这种个人或少数人的慈善,一方面抗风险能力低,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更需要资本的力量给予稳定性支持,相对社会资本来说,医院的支持则更有优势。因为医院的规范化支持,可以解决饭菜营养因人制宜以及厨房安全问题。比如,从2017年下半年,山东省立医院附近相继出现至少三家面向病患及其家属的“共享厨房”。但截至2018年底,这些共享厨房相继出现困境,甚至关闭。2019年,在山东省立医院的帮助下,“共享厨房”重新开张。医院协调消防做好厨房安全保障,协调营养师,做科学饮食的讲座,提供一些饮食搭配上的指导等等。

相比山东山东省立医院而言,上海“小布家园”“共享厨房”更进了一步。“小布家园”与医院合作更紧密。在这里,患者家属不但可以自己做饭,随时有志愿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帮助,而且项目已覆盖17个病区,外地来上海的大病、重病患儿家庭可免费住宿,目前已经提供了约14000个房晚的住宿服务。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慈善事业发展同样如此。如何在“好不好”上让人有更多体验感?如果说山东、上海的医院与民间共建“共享厨房”是一个路子,那么,更需要从制度上推动把局部的“爱心”转向普遍的责任心。在这方面,或许可以把上海和江西的做法结合起来。

2021年6月,江西出台《江西省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其中明确提出,推进“营养食堂”建设,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营养食堂”,鼓励大中型医院试办“爱心厨房”,提供厨具调料,供肿瘤、贫困、特殊用餐、长期住院患者等使用。这更有利于患者及其家属根据各自情况,得到不同层次的帮助。

当然也要看到,患者负担不仅是患者本人的负担,也是家属照顾患者带来的吃住和护理负担。如果全国各地在城市更新中,都能联合知名医院或爱心企业建设“小布家园”这样爱心公寓,有一批志愿者服务,让不同困难程度的患者和家属都能分享慈善的温暖,则更能让人感受城市的温度。(丁慎毅)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