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今日关注:给学历歧视画上“休止符”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给学历歧视画上“休止符”

天津某985高校应届博士生应聘两所211大学的岗位,均未通过简历初筛,其中一所学校给出的反馈是,第一学历有点弱。“诚聘985、211院校毕业生”“第一学历需为‘双一流’高校”“仅限全日制学历”……近年来,一些招聘单位屡屡“以出身论英雄”。(据《工人日报》6月12日报道)

用人单位大搞学历歧视,背后原因多种多样。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过渡至“买方市场”,岗位相对有限而求职者众多。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缺乏科学的筛选工具,难以更精准地辨别求职者之间的差异,“卡学历”在他们看来效率高且成本低。此外,一些在就业市场处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热衷于用名校生“装点门面”,而不考虑岗位的实际需求。

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并非人才评价的唯一标准。现实中,有的名校毕业生,在工作中却平平无奇;有的非名校出身,却成绩斐然。标签化的学历歧视,破坏就业公平,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也容易造成资源错配,影响人才活力的充分释放。而且,这种“名校情结”和“唯学历论”还会形成一种不良的示范和导向,加剧中高考竞争,影响素质教育推行,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均衡。

河南省要求,平等对待各种学历人员,报考者只要有国家承认的学历,符合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均可报考;山东省提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对国内高校毕业生和国(境)外留学人员一视同仁……2023年度公务员省考招录,不少地方主动对学历歧视说“不”,为打破学历歧视开了个好头,作出了示范。

打破学历歧视,从长远看还得靠完善制度,强化硬约束。有关方面要积极推动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的出台,保障求职者拥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同时,要严格查处招聘录用中存在的学历歧视,形成有效震慑。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破除学历歧视“潜规则”,健全“明规则”,进一步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真正消除学历歧视,就能为劳动者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让人人尽展其才。(申国华)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