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世界球精选!调研科不能成为“材料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调研科不能成为“材料科”

调研科没时间调研,调研变成“要材料”,调研成果依靠“笔杆子”……《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基层部分本应带头搞调研的科室,整天忙于写各种讲话稿、汇报材料,很难迈出门、俯下身深入调研。

县、区的政研室或办公室等部门,不少都设有调研科。从地方政府的官网上可以看到,调研科有着明确的职能定位。“协助市政府领导开展调查研究”“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落实调研课题”等与调研相关的工作,是很多地方政府办公室调研科的主要职责。不过,“负责组织部领导讲话材料”“负责做好市政府月度和阶段性工作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也被写入了一些地方调研科的职责中。有基层干部表示,调研科人少事多,加班是常态,经常要临时准备材料,根本没时间深入基层。

设立调研科,本意是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实情,供领导决策参考。调研科被材料捆绑,做调研异化成整材料,不仅丢了主责主业,更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要求背道而驰。一些地方对调查研究的认识不够深入,觉得“调不调研不重要,重要的是材料写好”,潜意识里将调研科当成“写作班子”对待,这也就造成了写讲话、整材料,甚至起草电文,都成为部分地方调研科职能之一。让调研科回归调研主业,需要从职能上加以强化,剥离一些消解调研职能的工作,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真研、察实情上来。

调研来不得半点虚假。调研科是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的部门,是为重点问题出谋划策的部门,切不可闭目塞听,坐等收材料。不下基层,不去一线,不访实情,坐在办公室里是搞不出调研的。少数干部将调研工作简单化,把层层要材料、层层听汇报当调研,把材料汇总、材料分析当调研报告,最后绞尽脑汁、咬文嚼字得出来的东西,能有多少实际价值?怎么能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只有去掉看似重视、实则虚浮的形式主义做派,抓住重点问题、关键领域,扎下去、挖下去,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才能让调研科的职能得以充分彰显。

无论是调研科室职能的泛化、异化,还是调研中出现的“材料依赖症”“文字美颜症”,都折射出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上认识不足、作风不实的倾向。材料写得再好、文章构思得再缜密,都不能代表调研的功力、气力,更不能作为衡量调研科工作业绩的标准。让调研科回归调研,要靠扎实有效的调研说话,不当“空心笔杆子”,不做华而不实的文章,双手沾泥、双脚着地,连天线、接地气,真真实实成为基层治理的观察哨,成为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成为政策决策的有力支撑。(艾丹)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