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刚柔并济,看两位苏州籍女性艺术家的水墨碰撞


(相关资料图)

12月9日,“感知之间——苏州籍艺术家双人展”在苏州美术馆呈现。本次展览由苏州美术馆主办,李学东策展,呈现了李戈晔与沈沁两位苏州籍年轻艺术家在当代水墨领域的40件代表性作品。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城苏州,七步一桥,三步一水,给人留下了柔和静美的印象。苏州也有刚烈顽强的一面,从郑和下西洋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柔与刚、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着这片土地的风貌。

作为生活在异乡的苏州籍画家,李戈晔和沈沁是当代中国水墨艺术领域中艺术创作和实验比较成功的两位女性艺术家。在20余年的创作实践中,她们以极具个性化的独特视角,关注着当代社会的传统与现代的观念衍变,关注着人与社会的相融共生,跨越传统的技法界定和图像构成,在感性和知性之间探索自身的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恣意而纯粹,随性而不随意。

现场,沈沁站在她亲手布置的现代艺术装置“晒晒”前,动情表达了她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她说:“记得儿时的苏州,随处可以见到几根竹竿搭建起来的日常晾晒景观。食品、衣物、棉被、书籍等生活必备品,经过阳光的蒸腾,清理可能滋生的霉变与腐败不堪,将此时此地的时空与能量‘提纯’后,‘收储’、‘转化’到彼时彼地,晾晒衣物由此得以传续。”

近年来,沈沁通过作品去探索自然与文化的关联。她的作品呈现了丰富的集体记忆与文化意涵。从《婴孩》系列到《鹰鹫》系列再到《丛生》《绽》等以“菊花”为造型原点的抽象系列,沈沁不断提出并拓展以“自我意识”为内核的创作主题,通过“创造-否定-再创造-再否定”的循环性自我颠覆,将绘画创作从传统的象形描绘中直接抽离出来,转化为临场即兴的线性书写,集书写的临场情绪和节奏、字体结构的把控、手势与身心的融合以及笔势的意念联想于一体,在尺幅巨大的画面上诠释其艺术宣言。然而,这背后还能看到艺术家感性而又冷静的思考。

李戈晔是一位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当代水墨艺术语言的女性画家,从《相拥》《迷失》《流浪》《遇见》《白日梦》到《沉没》《无助》《窒息》《悬浮》《围城》《无界》,她以社会的亲身体验者和旁观者的视角,通过画面来记录自己每段时间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希望更多的观者在引起内心共鸣的同时,对自己的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通过对水墨的创新理解和自己的生活感受,她描述出了当代人的真实精神面貌,反映出了社会发展状态存在的现实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水墨语言并与当代艺术进行着成功对话。

策展人李学东表示,李戈晔与沈沁两位艺术家,尽管她们关注的视角不同,艺术介入方式不同,也有着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和图式呈现,但在她们的艺术探索和创作的过程中,苏州这座水城的城市文化烙印无处不在。“她们就是苏州城市水文化的两个维度的艺术呈现。无论是‘至刚’的沈沁,还是‘至柔’的李戈晔,她们与生俱来的苏州城市文化属性,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实验精神,给她们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据悉,展览将展至12月22日。

标签: 刚柔并济 看两位苏州籍女性艺术家的水墨碰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