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明起源・从良渚文化考古资料看当时的社会性质

柄形器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相关资料图)

宽2.2、高10.4厘米

1987年浙江余杭瑶山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青白玉。长圆柱体,两端各有深约0.8厘米的凹孔。两端上翘,中间内凹并有一方形凸面,其上竖向琢兽面图案,大眼,眼球凸出,两眼之间阴刻云纹为额,额上两侧各阴刻四线似羽冠,眼下以长方形横凸面示鼻,鼻中有云纹两组。

《从良渚文化考古资料看当时的社会性质》

刘军,《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第159~165页齐鲁书社1993年

本文通过分析浙江境内良渚文化遗址和墓葬的有关材料,对良渚文化时期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进行了探讨。良渚文化的大、小墓在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质量等方面差别明显,反映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和私有制的确立。大墓中死者生前的地位、身份非同一般,应是当时掌握神权、军权、王权的统治者。土筑高台(坟山)、祭坛等重要建筑遗迹的营造工程浩大,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表明当时社会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已经产生。大墓中随葬的玉器种类丰富,制作精良,其上雕刻精致的神人兽面纹饰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些玉器应为当时的贵族阶层所有,它们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统治机构来进行调节。大墓中普遍发现的玉(石)钺也反映出良渚文化时期出现了身份、地位高低不同的专职军事首领,透露了王权及国家正在逐步形成的信息。良渚文化阶段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此时已进入成熟的犁耕农业阶段,家畜饲养十分兴旺,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出现分离并得到较大发展,社会生产力达到空前的水平。氏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政治上的不平等,经济上的两极分化,以及部落之间掠夺财富的战争日益频繁,表明阶级对立已十分尖锐。这些现象反映出社会制度将要发生巨大变革,都应视为文明的因素,即出现了文明的曙光。

《专家研究良渚文化作出新推论——四千年前太湖地区已形成国家》

赵兰英,《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11月11日第4版

这是一篇新闻报道。作者引述马承源的观点认为:由于在良渚文化中发现了“玉戚”,所以,四千年前,中国太湖地区已形成国家。张明华又据墓葬中发现的琮、璧礼器及大量的玉、石、象牙珍品等考古资料,认为这些墓葬主人是凌驾于普通人之上的首领或王。而“玉戚”正是这些首领或王用于显示自己地位的权杖。由此可以推论,在四千年前的太湖地区,国家已经形成。

文字来源:《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

图片及说明来源:《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史前至东汉)玉石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标签: 良渚文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