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要闻】从太空加速器情节看三体动画导演和编剧的水平
(资料图)
只算经济帐:对撞机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粒子源,超大规模的高能电场和控制精度至少微秒级的变化高能磁场及同等规模的排除干扰用的真空管(除非打算建成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长的直线加速器可以不要磁场),接收器和检测设备。原著中提及的检测点是直接用宇宙空间中自然存在的高能粒子流做检查,因此不需要粒子源和电磁场,这才是成本的大头,接收器就是一块金属板,跟整个加速器比起来基本可以算免费的,检测设备也就高精度隧道扫描显微镜和云室,顶多再加个传输信号的通讯设备,这一套东西耗能很低,一颗卫星就能装下,上百个检测点也就上百颗卫星,马斯克都发得起,而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太空巨构,现实中人类总共的两个空间站加起来都不够这个规模的零头,这个成本差距算都不用算,就算是人类科技发展到四个世纪后有太空舰队的水平,建五个巨构和上百颗卫星,这成本差距也是算都不用算,就算施工难度无视了,光材料费都差出几个数量级了。
关于原著检测点方案是否会有和动画中同样的科学bug,不会的。检测点方案直接利用宇宙高能粒子流,不存在充能和散热的阶段,除了更换金属板之外可以算是全程不间断实验,实验结果分批传输回地球分析,因为是不间断实验且有上百个点,总会有大批实验同时发生,只要对比同一时间的实验结果就知道智子有没有全部干涉,从而获得科研进展并推测质子数量。而动画里的加速器有充能和散热阶段,没办法不间断实验,且只有五个加速器,因此无法靠量取胜,必须要求一场实验五台加速器同时进行,而太阳系五个拉格朗日点之间有光分级的距离且两两间距并不相同,除非有超光速通信手段否则不可能同时启动实验。智子本身是高能粒子,有接近光速的移动速度,只要人类还在利用光速通信,算上人员反应速度和机器响应速度,在光分级的距离差距上都无法甩开质子。智子完全可以跟随指令赶往下一个加速器并在实验开始时进行干扰。因此动画中的实验根本毫无意义,质子不论有几个都来得及。更何况动画中还出现了超光速通信的bug,按理说丁仪的指令和机器响应之间应有好几分钟的间隔,指令一来一回至少十分钟,要求过载实验根本是找死,过载至少十分钟,他们根本没机会看到结果,丁仪要么很蠢,要么他们有超光速通信。
另外,丁仪是当时全球地位最高的科学家,基本上所有关键项目都有他的参与,他完全有资格决定在太空中建什么。如果建大型实验设备完全不理会科学家的意见,那建好了大概率变大型垃圾。所以,动画里要么丁仪自己蠢,要么pdc上层全员蠢。
最后,其实上百个检测点的方案是两头考虑,如果太阳系智子只有两颗,它们就得忙着封锁上百个检测点的不间断实验,就算能做得到,也会因此没时间让三体人和eto联系,同时也没机会窃听pdc的情报,如果忙于情报和通信,那就会解除对人类科技的封锁。也就是太阳系内智子不止两颗,导致计划彻底失败,pdc才会开启极端不可靠的面壁者计划赌运气。否则人类科技锁不住,后面剧情就没罗辑什么事了,人类正常发展就行了。而动画的计划起不到这种效果,智子可以利用充能和冷却的时间前往地球进行各种工作,即使只有两颗也完全够用。
综上所述:动画的导演和编剧至少有一方完全没看原著,也就网上搜了个剧情梗概的水平。而且缺乏科学常识,且十分傲慢,对于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既不看原著中的解释也不请科学顾问,或者压根没意识到自己没理解剧情安排。他们的水平也就能拍个劣质低仿版的好莱坞超英,对于任何有科学内容和强逻辑要求的作品,他们都是不够格的。
顺便一提:不要硬吹面壁者计划,舰队时期地球人对面壁计划的评价是正确的,就是一场在绝望情况下的非理性挣扎。全球资源给四个人不受监管的无理由瞎搞,能出成果且有用的可能微乎其微。pdc有这个计划本身就是在赌仅存一线的可能性,原本就谈不上理性。而且,虽然罗辑成功了,但他其实才是四个面壁者里最不靠谱的。其他三人虽然方案不对,但至少是在干事,客观上也在科学被锁死的情况下成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算是有成果。而罗辑拿到权力之后基本上一直在满足私欲。罗辑真正的能力高光处是威慑纪元前在雪地计划的掩护下成功建立威慑,而他能在pdc的逼迫下推出黑暗森林理论很大程度上不是自身能力强,而是是运气好,这一点不需要亲自参与科研,但凡做过逻辑强的题目,比如高考数学或理综题都能明白,很多时候不是不会,是思维盲点,别人提一下就想通了,自己想的话什么时候想通很玄学。而罗辑思考的问题没有别人能提醒他,甚至他一开始连题目是啥都不知道。所以他能在pdc失去耐心前提出黑暗森林属实是运气不错。如果运气差一些,那他就成了一个拿着面壁者权限全程吃喝玩乐一点正事不干的小丑了。这也侧面反应了面壁计划的不靠谱,确实是在绝境中赌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