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漫 >

焦点速递!观众的鉴赏力在走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回近些年鉴赏力逐渐走低的观众。好的作品不一定是要顺着观众“我所认为的剧情发展”而走的,本作最大的争议莫过于星白的死,让很多萌豚CP人玻璃心破碎。然而希德尼娅的骑士讲述的是围绕星白闲与男主之间关系,附带SF要素吗?不是,二叔的作品不纠缠于男欢女爱,而是传统意义上宏大叙事的延续,这也体现了日本动漫界自80年代起的整体转型。以《逆袭的夏亚》为例,高达系列从以描述宇宙世纪的纷乱为中心(不代表不描绘个体角色)到了逆鸭之后,转向了对人的回归,拷问人的内心世界。比如阿姆罗与夏亚之间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的抗争,这正是当年世界赤潮褪去的社会历史背景带来的反思,宏大叙事的一个前提是对全新社会的构想与探索,而经历了革命的失败以及来自经济上的崩溃,80年代后的日本动画愈发“小家子气”地追求起对人性的迷失、对人的主体性的寻找之中。最著名的便是《新世纪福音战士》所展现的意识流手法以及对个人关怀的追问。而这种创作价值得到了长久的延续,直到今天依然占据着主流动画创作的意识形态之中(我并不想用这个词,免得一些小鬼PTSD)。现如今,动画、漫画领域的新一批没有经历冷战对抗的作者很难想象与描述离开了个人视角的创作思路(不是狭义上以个人视角为表现手法)。动画作品也逐渐削弱了其社会现实性,而是尽可能去构思一出曲折奇妙,让观众沉溺其中的精巧视听药剂。当前的主流动画作品缺乏社会基础也惧怕创作现实性作品,因为人的异化毫无疑问地更加严峻了,观众处于“非人”的状态,内心空虚,丧失主体性,需要感官刺激填补碎片化的人格,依附于资本增殖需求的商业动画自然迎合着展现出与现实主义的脱节。而这也是CP党、刀子党等不能接受他们设想的“精彩”剧情的底层逻辑之一(一种自在的群体心理)。这种作品投喂下成长起来的年轻观众,尤其是2016年之后的新一代“二次元”,对作品的思考也逐渐缺位,鉴赏能力也落得庸俗化(尤其是跟风式的追番)。举个例子,除搞笑番外大多数涉及到剧情与人物的作品几乎可以用相似的一套话语被贬低为答辩,即使是所谓经典作品,也没有不是答辩的,乃至于只要不能三集整狠活吸引眼球的的就都是答辩。也因此一批冻鳗高手才会乐此不疲地追着《希德尼娅的骑士》第七集喋喋不休。他们看过的作品有限,而且也习惯了短频快以及周更形式的播送,往往形成了前几集不符合他们快速娱乐的需求,后续就都是狗史的思维定式。只能说接受长篇作品的能力已经是新观众里难为可贵的优点了。我也承认星白闲的死是一个转折性的安排,但是这种安排是为后续剧情所服务的,即使是剧场版的最后几分钟也依然得到回应,这便不同于《巨人》式毫无意义的剧情安排所造成的喂食观感。如果连看完第一季都做不到,连喂食和剧情安排都分不清,我只能说口嗨小鬼的水平也就这样了。

最后,谈谈技术性问题,我就问你还有多少近年的作品能做到也愿意拿出贰瓶勉一样的SF细节?就这就值得4颗星了。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