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看这位少年的成长之路
100多页的工程笔记,一页页的方格纸上画满了机器人各个部分的分解结构图,还细心地标注了结构优点、示范说明等文字,这精美的工程笔记便是出自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陈知航之手。日前,陈知航被麦吉尔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等知名大学录取。为此,记者采访了解了他的成长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计算机让他有成就感
“从初中开始,我就愿意去尝试一些有挑战的事情。”陈知航表示,他对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兴趣,源于自己曾动手组装过一次电脑。在组装过程中,他的挑战欲得到了满足。“其他同学的电脑坏了,只能拿去维修或者重新购买,而我只需要在网上买一些需要的零件,这无形之中还省了不少钱,让我很有成就感。”
在学校,陈知航是出了名的“计算机小天才”,他利用自己的兴趣优势,主动帮助同学清理笔记本里的灰尘、维修电子产品等。在家里,更是家长的“得意小帮手”,家中的电脑里存储了许多珍贵的照片,但因为电脑有问题,照片导出比较困难,于是陈同学利用休息时间,在网上查阅资料、仔细研究加上多次实践,终于将照片成功地导入新电脑。
“笔记本的电池在里面,硬件组装会更难。首先保证双手去除静电,之后用工具撬开笔记本后盖,再断开电源线......”陈知航讲述着他组装笔记本的经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自己的大学专业,陈知航报考了计算机工程专业,对于未来的方向,陈知航很是清晰。“我打算将学习与实习并行。不仅可以将我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还能为我积累工作经验,为更远的未来做好准备。”
不断突破自我
从内向封闭走向外向合力
记者了解到,陈知航高中期间获奖很多,曾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一等奖、澳大利亚AMC数学竞赛全球一等奖、加拿大欧几里得数学竞赛二等奖、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2021年俞敏洪奖学金。
然而,令陈知航印象最深的却是高一时第一次参加班级里的演讲比赛。“当时,我都不敢站上讲台,更别说把自己的讲稿念出来,最后下场的时候脸是通红的。但班上的老师和同学还是给了我掌声,鼓励我。”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我明白了与他人合力解决困难,进行合作的重要性。”陈知航告诉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学校举办的一场晚会中,舞台的布置出现了意外情况。大家分工合作,排除万难。修改PPT、视频加工、与工作人员相协调......一系列看似繁琐的麻烦,在大家的努力下迎刃而解。最终,舞台效果也完美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
陈知航是学校机器人社团成员,一周3次训练,每次1小时,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操作手训练,摆放机器、检查机器、记录分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从14名同学当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了副社长。“这种事情放在以往我根本不敢想象,现在的我,不断突破自我,发现被隐藏的潜能。”
细节决定成败
好习惯受益终身
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陈知航报名参加了VEX机器人竞赛。“运行的时候,马达功率一定不能调得太高,否则会冲出比赛区域。自动赛中包含着一个巡线的过程,其中有一步需要在机器人上安装巡线传感器,在程序中将巡线的代码加上,机器人才会按照指令行走。”
陈知航讲解着他比赛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副技工,他参与了机器人的建造工作,设计出完全符合操作员要求的机器人。“细节决定成败”是陈知航的座右铭,他深知,全程中缺失任何一处细节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每次比赛或练习前都会主动检查机器人是否松动、有无掉落的零件或者螺丝。“尤其是在接触计算机之后,我越发觉得细节与细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好习惯会终身受益。最终,陈知航以36分的满分成绩拿下了ACT(美国高考)的数学部分。“ACT数学部分需要在1小时之内完成60道题,考试题目难度不高,主要看你细不细心。”陈知航介绍。正是因为平时实践操作让他养成了细心认真的习惯,所以在成绩公布的那一刻,陈知航并不感到意外。“我准备了快两个月,一共刷了十几套题,我相信付出终有回报。”
“回顾我的高中三年,我觉得自己一直在追寻自己真正热爱并且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领域。我会在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陈知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