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扬州人口净流入!他们都在做什么?

“202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51.56万人,比上年下降0.69%;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57.7万人,比上年增长0.35%。”这一降一增说明了什么?由市统计部门22日发布的2021年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人口数字引发公众关注。人口的变化对城市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记者就此邀请市统计局有关人士予以解答。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有何意味?

扬州人口十年来首次净流入

扬州2021年全年户籍人口出生率4.39‰,死亡率8.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5‰。但根据202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测算,经省统计局核定,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57.7万人,比上年增长0.35%,增加1.6万人,净增量位列全省第四。

“人口增量事关城市未来。”市统计局社会处处长石火培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这是全国大趋势,但机械增长率就凭各个地方“各显神通”了。从扬州来看,近10年来的常住人口持续增加主要源于机械增长(即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

一个城市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就说明该城市人口处于净流入,反之则为净流出。通常来说,一个地方的户籍人口总有一部分流出,即便是北上广这样的发达大城市,也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在外地。但只要有更多的外来人口补给,常住人口就会超过户籍人口。

经济发达的城市凭借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和良好的就业机会,会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一般情况下,外来人口越多说明城市吸引力越强。扬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扬州市常住人口为455.98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9.97万人,增长2.2%,比同年户籍人口多1.27万人。

“这是十年来首次呈现净流入趋势,是一个好的开端。”这说明随着扬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扬州对外来人口吸引力不断增强。

为何能实现人口净流入?

扬州公共服务供给持续增加

“其实对一座城市而言,并不是来的人越多越好。”石火培举例说,京沪两个超一线城市人口已经超过2000万,出现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生态环境等问题,因此京沪相继提出了人口控制和疏解的政策,这也使得近几年北京的常住外来人口有所下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个城市医院的床位数、执业医师数量都是按照户籍人口的数量来定编的。随着新时代发展需要,“老办法”肯定行不通。这几年,各地逐渐开始按常住人口来配备医疗资源,比如扬州,近年来十分重视包括医疗在内基本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

如今的扬州,在城市,从三甲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实现全覆盖,并且创成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夺取了国家卫生城市“六连冠”;在农村,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并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县(市、区)实现三级医院全覆盖。此外,还在全市域教育、养老、住房等公共配套投入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这些都成为吸引人力资源流入的动力源泉。

外来人口来扬干什么?

主要分布在这三大行业

从统计调查得到数据看,外来人口就业主要分布在我市的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建筑业三大行业,其中尤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对年轻人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

有分析认为,一座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或发展后劲主要靠年轻人口,接纳外来年轻人口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核心。谁能包容“漂族”,谁就能取得未来城市竞争的胜利。

近年来,我市着力提升全市制造业发展质态,持续推进产业布局优化,依托“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链式招商,锻长板、补短板,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集群培育,推动创新转型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实效。

产业结构在优化调整中实现了战略性转变,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开始释放成效。服务业、新兴产业等经济形态的崛起,对年轻人口的吸纳能力增强。从扬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出的数据看,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为796381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由9542人增长为17465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73年。

如何转向“人口质量红利”?

关乎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

发展需要人,更离不开人口高质量。就扬州现状而言,“人口数量红利”正在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石火培表示,人口素质的提高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人口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去年,全市3043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3%,其中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17.8%,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56.3%,拉动全市产值增幅11.8个百分点。

按照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到“十四五”末,扬州将力争工业经济总规模超万亿,县域工业经济规模全部超千亿。据了解,到“十四五”末,全市要形成开票销售超百亿元企业11家、超50亿元企业10家以上、超20亿元企业50家以上的“大企业方阵”;力争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0家以上。

“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解决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据分析,“十四五”期间,我市劳动力供给仍然充裕,但面对经济转型、产业现代化的需求,要在劳动力素质提升、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做深做足文章。

标签: 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外来人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