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模式”让群众就近看得好病
“安宁模式”让群众就近看得好病(主题)
昆明日报首席记者李思凡 实习生张婉玥摄影报道
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安宁市是全国754个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市)之一。4月8日,记者从安宁市医共体了解到,近年来,安宁市积极探索、实践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安宁模式”,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管、防、治高效协同,让群众就近看得好病。
“安宁模式”,是以1家三甲综合医院(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金方院区)为龙头,2家二甲医院(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然院区、安宁市中医医院)为骨干,多家基层医疗机构(6家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64个村卫生室)为成员的“1+2+X”紧密型医共体新格局。
强基层 卫生院就诊人次增加
前几天,74岁的八街居民吴女士到安宁市八街中心卫生院复查,她恢复得很好。就在2个多月前,她在八街中心卫生院经历了一场生死时速的紧急救治。
1月15日14点40分,吴女士因头昏、心悸、胸闷并晕厥,被送到八街中心卫生院。入院时,脉搏每分钟45次,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病情危重。卫生院综合科医生李芳当即建议家属,尽快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手术。但家属拒绝转院。
在与卫生院院长罗国燕沟通后,家属同意在卫生院进行溶栓治疗。复查心电图确认吴女士符合静脉溶栓指征。当天15点05分,李芳和同事在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金方院区心内科专家的指导下,为吴女士静脉推注溶栓药物,15点38分溶栓结束,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这也是八街中心卫生院成功实施的首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疗。
罗国燕说,2020年,八街中心卫生院创建胸痛救治单元,并与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胸痛联合救治协议,建立安宁市医共体内的双向转诊机制,确保胸痛患者能在30分钟内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急诊手术。
今年春节,安宁市禄脿卫生院也接诊了一位84岁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给患者口服心梗药物后,卫生院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将患者转到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不仅是胸痛联合救治方面,在安宁市医共体支持、帮扶下,安宁市6个乡镇卫生院有的配备移动CT、X射线检查及生化检验等设备;有的成立输血科,并引入腹腔镜设备,实现腹腔镜手术“零突破”;有的建设中医科,并设立慢病管理中心,开展中医及康复理疗,提高慢病患者基层管理率。
医共体还选派罗国燕等6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到基层卫生院当院长、书记,并派出副高职以上专家在6个卫生院建立心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妇产科、儿科、超声医学、影像医学、放射影像科等23个专家工作站,坐诊、查房、带教、做指导,提高卫生院诊疗水平。同时,依托县乡村一体化信息平台、远程诊疗技术,实现医疗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远程会诊全覆盖。
安宁市医共体总院长、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宋超说,医共体以“强基层”为目标,推动县乡村一体化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基层下沉,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八街中心卫生院门急诊就诊人次从2019年的46123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52386人次,禄脿卫生院由2019年的16315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29049人次。八街中心卫生院、禄脿卫生院分别于2020年、2021年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
强龙头 大病不出县了
2017年安宁市医共体成立,将云南昆钢医院、安宁市人民医院、安宁市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纳入管理。2021年,为持续推进安宁市医共体建设,云南昆钢医院更名为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宁市人民医院整建制划入。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设金方(原云南昆钢医院)、连然(原安宁市人民医院)两个院区。
宋超说,“一院两区”推动解决市域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同质化竞争严重、高层次人才紧缺等问题,提升了医共体龙头医院的综合实力。
按照医共体“一盘棋”规划,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点提升三级综合医院关键医疗技术能力;安宁市中医医院重点发展中医、骨伤、肛肠、皮肤、康复、临终关怀、医养结合等专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则强化医防融合、增强服务能力,并利用存量资源拓展养老、缓和医学、慢病管理、产后康复等服务领域,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分工协同、上下联动、优势互补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医共体还按照“紧密融合、差异化发展”思路,整合成立康复医学、肺科、慢病管理等20多个临床资源中心,整合重组神经内科、泌尿外科、急诊重症科等10多个科室,加强疼痛、感染性疾病、呼吸、骨内科、影像科、胸外科、区域检验中心等重点特色科室建设,并建立疼痛科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
以2021年成立的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肺科中心为例,作为云南首家综合性三甲医院肺科中心,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肺科中心由安宁市医共体牵头,整合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金方院区胸外科、呼吸内科及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连然院区呼吸内科成立。中心打破了原有科室间的壁垒,搭建起一个紧密型、多学科的综合诊疗平台,内外科医生对肺结节、肺癌进行规范的联合诊治,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进一步提高诊疗效率,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并发症发生,改善就医体验。
安宁市医共体通过学科整合,使患者满意度、就医体验、学科综合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近年来,“安宁模式”入选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实践案例2020》,获“首届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第三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奖”、第三届改善医疗服务全国县市医院擂台赛“医联体与多院区一体化服务优秀案例奖”。
宋超说:“通过一系列举措,安宁市医共体龙头医院、安宁市中医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的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三四级手术占比等大幅增长,医共体次均费用、患者负担、县域外就诊人数逐年下降,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降低了百姓就医费用。”
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今年,云南省卫生健康工作会提出,推广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优化县医院在分级诊疗中的功能定位。今年,昆明市也将深入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县域医疗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