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家委会变了味 该如何步入正轨?

家委会,本义是架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然而,最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个别家委会成员只顾站在学校的角度来传达学校意图,却不愿反馈家长真实声音,引起了部分家长的反感。专家建议,家委会应该与学校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家校社”联动,让彼此关系更和谐。


(相关资料图)

家委会成员婉拒传达诉求

“张妈妈,您是学校家委会成员,我们班级连续两个学期都更换了语数外主科教师,请您代表我们向学校提出诉求,不要频繁更换老师。”

“这……我不太方便,你们如果有意见,自己向学校提吧。”

不久前,市区一所小学家委会成员与班级家长如此沟通对话。

这位家长告诉记者,自己孩子所在班级上学期更换了语文老师,这学期又更换了数学老师,频繁更换老师,让家长们很有意见。

班上正好有一位家长是年级家委会成员,于是家长们寄希望于她,希望能通过她向学校提出诉求,却遭到了这位家委会成员的委婉拒绝。

“其实就是害怕得罪老师,得罪学校。”一位家长表达了看法。

“如果家委会成员不能代表家长,不能传达我们的合理诉求,要这样的家委会成员有什么用呢?”一位家长愤愤说道。

家委会工作不容易做

“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其实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时候作为家委会成员,还是挺难做的。”采访中,数位担任过家委会成员的家长告诉记者,家委会成员需要有较高的责任心,承担一些工作,同时要付出时间精力,“有时候还要开会,自己的工作要调整时间。”

比如在疫情期间,不少家委会成员就承担了相关统计数据信息的工作,确实很辛苦。

市区一所热点小学家委会成员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孩子一进校,他就加入了年级家委会,平时事情不算多,“主要是传达一些学校的政策,向家长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等。”

不过,王先生也坦言,这一角色并不好做。“作为家委会成员,当然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学校和家长们有效沟通的桥梁,但有时候要向家长们传达一些不适合官宣的消息,引导家长们的行为。”

家委会可定期开会讨论议题

“家委会应该建立制度,定期与学校沟通议题。”江苏省特级教师、邗江区教育局副局长、邗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冯长宏分析,家委会成员应该及时将家长的问题与情绪反馈给学校,学校也要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及时沟通,处理矛盾。

冯长宏分析,现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委会太弱,沦为学校的附属,另一种是家委会太强,容易与学校产生对立情绪,这两种家委会都不科学。

“家委会存在的意义,是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配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一个好的家委会,一定是定期召开会议,把家长反馈的问题及时向学校沟通,大家商量着解决问题。”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几个层次依次为:被动参与学校活动、主动参与学校活动、参与学校的组织、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学校的决策。

“目前大多数家委会还在中间层次,组织的作用没有常态化发挥,没有真正起作用,这跟组织架构也有关系,也希望大家在实践中,勇于探索,走出一条‘家校社’联动的科学道路来。” 冯长宏说。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