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报资讯】不能再有下一个“粉发女孩”


(资料图片)

原标题:不能再有下一个“粉发女孩”

“按键伤人”让人防不胜防,近来更是引发多起悲剧。今年全国两会上,20余名代表、委员就此建言献策,治理网暴还被写入两高工作报告,常态化治理网络暴力成为一致呼声。

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制定反网络暴力专门法律,明确网络暴力法律定义,完善网暴治理体系建设。鉴于网暴违法行为和主体认定难、违法证据取证难、治理周期长等特点,开展专项立法,让法律条款更精准,不仅能指引受害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是网暴者的悬顶之剑,利于强化网民的道德标准和守法意识。

当然,法律更偏向事后救济。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一些充满戾气的语言,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几何级的放大效应,对受害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固证维权的过程,无异于二次伤害。被网暴的“粉发女孩”维权尚未成功,抗争和自救就以悲剧告终,说明事前预防在先、事中及时制止的重要性。最高检还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能动履职,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就意在让网暴防于未然、止于微末。

加强对被网暴者的保护和救助,首先要靠技术。网暴远比现实生活中的闲言碎语伤人,就是因为网络的放大效应。避免负面信息病毒式传播,也要运用技术手段。中央网信办去年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对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等提出了要求。近日多家网站平台集中发布防网暴指南手册,从风险提示、一键防护、私信保护、举报投诉等多个维度,帮助网民快速有效防范网暴侵害。另外,还可以尝试通过精准推送提高辟谣信息的到达率,缓解“辟谣跑断腿”问题。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及时固化,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

加强对被网暴者的保护和救助,其次要靠建立心理干预机制。为防止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指责与谩骂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需要有人站在受害者身边。告诉他们极端、负面的信息更容易引起围观,理性、温和的声音反而容易被淹没,网暴者情绪化的表达并非全部的外界评价,避免受害者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循环,增强他们的心理防御能力。用心理干预这双托举之手,对抗“沉默的螺旋”,给他们重新站起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力量。

加强对被网暴者的保护和救助,关键要靠打造理性的网络舆论生态。不戴着面具对无辜者宣泄情绪,不想当然地挥舞道德大棒,不被群体情绪裹挟人云亦云,不抱法不责众心理“按键伤人”,将网暴防于未然——做理性而负责任的网民,既是保护他人,也是保护自己。(维辰)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