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铲除“杀猪盘”滋生土壤

女子一个月内转账22次,将92万元转到“网恋男友”推荐的投资平台;男子报警称投资理财被骗170余万元,只因陷入“恋爱对象”的甜蜜陷阱……近期,多地出现涉案金额较大的“杀猪盘”诈骗案件,引发关注。

何谓“杀猪盘”?与其他诈骗手段相比,“杀猪盘”讲究“养肥再杀”,诈骗分子先通过正常交友流程骗取受害者信任,期间不乏嘘寒问暖,甚至主动与受害者发展“恋爱关系”,待受害者完全放下戒心后才实施犯罪行为。由此可见,“杀猪盘”不仅给受害者造成财产损失,也可能带来难以治愈的精神伤害。各方应形成合力,完善反诈机制、加大打击犯罪力度、创新治理手段,铲除“杀猪盘”滋生土壤。

打蛇打七寸,无论诈骗分子扮演什么“人设”,最终目的都是诱骗受害者转账汇款。监管部门应将资金交易作为突破口,健全常态化监管模式,要求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可疑交易溯源工作,若发现异常资金流动,应立即冻结涉事账号交易权限,尽快锁定交易操作者身份,联络执法部门介入调查。引进更多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如“女子转账92万元”案件中,受害者从未怀疑过上当受骗,反诈中心在监测到异常后上门询问情况,才避免受害人进一步财产损失,并及时逮捕5名涉案嫌疑人,取得良好成效。考虑到部分诈骗分子在境外从事犯罪活动,追讨诈骗金额难度较大,应加强执法合作,联合当地执法部门打击跨境“杀猪盘”,斩断跨境非法资金交易链条,将中国籍诈骗分子押送回国审判,有力震慑诈骗犯罪行为。

诈骗分子同受害者建立联系,离不开各类网络社交平台。《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理论上,社交账号的使用者应是确认过真实信息的自然人,即便发生诈骗案件,警方也可查明使用者身份,将嫌疑人绳之以法。然而,近年来有诈骗分子利用平台漏洞,无需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即可完成注册,或冒用他人身份“蒙混过关”。更有甚者,直接与平台内部人员建立利益输送关系,批量购买账号,进一步降低犯罪成本。监管部门应依法落实平台主体责任,促使平台严格审核用户注册信息,修补注册流程中存在的漏洞;督促平台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在发现用户聊天过程中出现诱导投资交易话术、非法链接等敏感信息时,及时弹出风险预警提示,劝导用户切勿轻易转账。若发现平台工作人员为诈骗分子提供便利的,不仅要对涉事人员采取法律措施,还应依法追究平台责任。(梅麟)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