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动态:演出是因数分解 ---- 少女歌剧BD BOX3附赠古川知宏采访 第2话部分
---- 第2话是贴近纯那的故事
是的. 虽然这是系列构成的问题了, 但大多情况下, 在第1话被打倒的角色不会再去多描写, 就这样推进剧情. 直到后半段再突然来个复仇回把角色捞回来再次登场. 但是在本作, 希望让观众可以迅速贴近在意的角色的感情, 和角色一起以积极的情绪迎接新的一周. 所以紧绷的情绪最晚也要在下周解决. 这是本作的守则.
(相关资料图)
---- 原来如此. 第2话和第1话一样是整部作品的指针, 分镜也不好画吧?
本来第2话的分镜也是想自己来的. 这是原创作品, 还有revue这种特殊环节, 前两话可不能交给别人. 然而, 日程上实在分配不过来了, 最后还是拜托给了小岛(正幸)桑.
---- 小岛桑是在"来自深渊"啊, "MONSTER"之类的作品中担任过监督的老手呢.
压倒性的老练. 那种在质量和速度上两全其美的能力可能在整个业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在少歌里他参与了4话(第2话, 第4话, 第9话, 第10话)的分镜.
---- 这一话, 真矢和克洛迪娜也有稍稍被聚光灯照到.
真矢打开克洛迪娜在练习的房间的灯那里是吧. 纯那说了"可能无法追上", 那就需要表现她的劣等感的对象.
顺序可能有点乱了, 不过要说真矢克洛的话, 我们在A Part里社交舞服装的场景下了不少功夫. 这是因为今后真矢克洛的粉丝增多了, 这个舞蹈就会成为观众想看的东西, 那要是就穿着运动服的话就有点不够. 是为了观众"想看的/可能想看的东西"而拓展的.
---- 这个社交舞的场景感觉优雅, 很有魅力.
其实这里的脚步特写, 在分镜前就有想过, 事先请小出君画过粗稿. 用了类似剪了现实的舞蹈视频然后再转描的做法. 因为是关于舞台的动画, 课程必须要好好画. 能有余力这么做的也就前半的话数了, 要是能给观众留下有在好好描写的印象的话, 观众也会带着这种印象来看后半, 很赚啊(笑).
---- 本话的revue如何呢?
从revue到结尾的分镜是我负责的. 誊画实在赶不上请小出君帮了忙......真不好意思.
自报家门时要背对背. 必须如此. 虽然是要战斗的对手, 但也要配合对方的动作, 是想要在2话明确表现"这只是在表演舞台".
---- 是在表明不是在死斗呢.
比起对观众说明, 更是在内部展示共通的认知. 如果不做这种事, 就会没法向别人说明作品. 必须要能够直言本作是在讲舞台. 在脚本会议上, 要是sfaff有谁说了"变身"的话, 就要纠正说是"换装", 要是说了"循环"的话, 就要纠正说是"再演". 类型化的力量很强大, 如果作为基干的staff也随随便便的用那种词的话, 整部作品都会被带偏, 这点一定要注意.
---- 这场revue的舞台的母题是眼镜呢.
脚本阶段时说的是像龙争虎斗里镜子房间的战斗那样. 我认为玻璃和镜子很重要. 但那样的话就可能看不出来是以纯那的眼镜为母题了, 就推翻重想了下. 最后, 决定只能直接做成眼镜了.
---- 确实, 不直接取眼镜的形象, 就难以直接和纯那联系上.
有部叫"NINE"的, 重制自费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的电影, 里面有类似水道桥的布景令人印象深刻. 由此联想, 画出了在水道桥上嵌入了眼镜的图, 就这么定下了. 这样哪怕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布景, 眼镜也不知道该看那里, 性价比很高啊. 可能的话也可以缩小了用在其他布景上.
---- 纯那唱"我不能被埋没!"的镜头, 其实正被人体模型埋着......
啊啊. 那是个小neta. 大概就连纯那役的佐藤日向桑在配音的时候都没有发现这个(笑).
---- 这里出现了多次的人体模型, 是什么用意呢?
第2话的脚本上, 是有纯那的双亲登场的.
---- 那和现状完全不同呢.
嗯. 其实, 因为制作时期的原因, 1至3话脚本需要早早的和舞台组分享. 因此, 刻意没有去把细节定死. 但如果只让纯那的双亲登场的话, 观众也会好奇起其他角色的双亲, 这会成为杂音. 然后, 曾想要通过让双亲登场来描绘的东西, 结果而言, 就是对于纯那的诅咒和压力. 而将这种诅咒夸张化表达的话, 就可以拿某物代用来表现.
---- 也就是人体模型吧.
发明碎纸片的击中特效感觉没有做到位啊, 在第2话没能发明新的表现方式. 像是人体模型那类东西是之前在"百合熊岚"时留下的坏习惯. 要是我真想做的话, 是可以做出更扎实, 更尖锐的演出的, 不过, 那样的话就太超出少歌的范畴了, 也有想把扎实的表现留到第7话的想法, 要在那里扬那这里就得抑. 正因如此, 需要有新的发明, 来进一步向观众展开舞台的有趣之处, 要是也能够表现出纯那被某事物逼迫追逐的状态就更好了. 比如说有纯那射出的箭变成银色的碎纸片的场景嘛, 像这样的拓展要是多几个就好了.
---- 银色碎纸片, 是舞台#1出现过的表现呢.
对. 神谷桑看了#1后就确信了这个是可以用3D实现的, 那种看起来像是爆炸的爽快效果, 都是处于神谷桑的动画师资质. 用银色碎纸片来表现击中大概在动画里也是第一次.
---- 总结了一下第2话, 现在回头再看感觉如何?
作为影像有不少杂味挺有意思的. 比较多元的感觉也不错. 有种各种东西都逐渐脱离自己的手的印象. 个人比较感慨的事情是, 让新人演出塚本(红音)桑(译注: 塚本あかね)出道一事吧, 我盯的还挺严格的.
---- 对塚本桑说了些什么呢?
说了好多次, 演出就是因数分解.
---- 因数分解?
嗯. 比如说整剧的脚本上说"第4话前交代各角色间的关系"然后就要分解"哪一话讲什么"对吧. 单话的演出也是一样的. 那, 以第2话来说, 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revue前的那串场景. 纯那不想输的情感, 光想要保护华恋希望华恋不要参加revue的情感, 华恋的"即使如此也想参加"的想法, 各种感情相互交错的场景是最重要的. 再加上结尾战后纯那一扫阴霾的笑容. 除了这些的内容都是究极的扔掉也无所谓的. TV动画是与日程表间的战斗, 所以首先看清楚最重要的东西就很重要.
---- 因数分解是框出共通项, 那演出也是, 要收到作为核心的场景上来呢.
对的. 进一步说, 具体场景也可以因数分解. 片头起床时不知不觉光就已经在了的地方, 这里最重要的是随着"诶诶!?"滑入的两个惊讶的表情. 这里一定要画的最可爱. 在和作画碰头的时候, 也一定会叮嘱"在你负责这些镜头里, 希望在这一幕花最大的力气". 如果不这样, 有的人会试图每张都追求完美, 结果赶不及期限, 导致后边的流程全都阻塞. 要是有意识的去因数分解的话, 在和演出或作画协调的时候就会好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