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预付卡消费背后的隐忧

西海全媒体记者 李延绯

餐饮店会员卡,充值1000元返200元;洗浴中心门票每位79元,充值5000元,门票享半价;办理汽车美容卡,充值10000元,送30次洗车服务……遇上这样的好事,你心动了吗?

如今,预付式消费越来越多融入日常生活,有些确实能带来实惠,但有些背后却暗藏陷阱。很多人都有过预付式消费的经历,或许有些人正在消费卡中的余额,还有些人看着已成为摆设的预付卡无奈认栽。

预付式消费 有些消费者“任性”付款

3月9日下午,吕女士在西宁的一家宠物医院花费118元,为宠物犬办了一张终身狂犬疫苗套餐卡。但是,她并没有与商家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协议,连卡都是在线上办理的,甚至她都没有去过办卡的宠物医院。

吕女士说,她的朋友是这家宠物医院的客户,听了朋友对这家宠物医院的评价和规模介绍后,她向朋友要来了宠物医院的联系方式。咨询了相关收费标准后,吕女士接受了宠物医院工作人员推荐的宠物疫苗套餐活动。她觉得很划算,当即添加了对方微信,转了钱。

“你的宠物犬还没买回家呢,怎么先把疫苗套餐给办了?如果这家宠物医院以后不开了或者换人经营了,这钱不就白掏了?”面对这样的疑问,吕女士说,宠物犬疫苗每年都要打,且费用不低,只要能享受到一两次套餐优惠,就赚了,何况购买这一套餐的费用也不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消费者在办理形式各样的预付卡过程中,很少理性思考,甚至有些“任性”。面对办卡后的使用频率,对卡里的余额是否清楚等问题时,有的人说“不记得什么时候办的”,还有的人说“不知道卡里还有没有钱,先留着,用的时候再说”。

记者调查中发现,与日常消费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消费模式相比,很多人在办理预付卡过程中,很容易忽视与商家签订合同,一些消费者仅仅听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就把钱付了。

预付款打水漂 很多人自认倒霉

前一阵子,西宁市民韩先生办了一张健身房的预付卡。

“年前,一家新开的健身房做活动,承诺先交200元钱,可以抵1000元卡费,等到健身房正式营业了,可根据自己预付的卡费,补上额外的钱数。”韩先生说,当时办卡人员告诉他,活动有一定的期限和名额,超过期限和名额就不能办理了。

面对这样的优惠,韩先生当即支付了200元作为预付卡费。然而,在等着健身房开业时,他发现原本在装修的健身房已人去楼空,而工作人员也已把他的电话拉黑。

像韩先生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家住西宁市城西区的孙女士告诉记者,因为住在商业区附近,经常有奶茶店、蛋糕店、餐饮店、美容美发店做促销活动,近两年她办了近十张预付卡,金额从两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办卡时,觉得吸引力特别大,可以享受到大幅度优惠,而有些也是生活中必须花费的,无非就是提前办卡,提前支付。”孙女士说,但部分预付卡的使用率并不高,有时想再去消费时,发现店铺已经改头换面,因为预付的金额不多,她只能自认倒霉。

虽然被预付式消费“坑”过,但孙女士坦言,遇到合适的,或者优惠力度大的办卡活动,她可能还是会心动。

单方免责声明 对于消费者是否公平

记者调查中发现,众多预付式消费中,健身行业、孩子兴趣班等行业签订合同的情况相对较多,美容美发、餐饮娱乐、汽车美容等行业签订合同的较少。

很多消费者在办卡过程中,可能忽略了部分商家在合同最后注明的“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或协议上写的“此卡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免责声明,最后一些商家以装修、整改等理由停业,最终导致钱款的损失。

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2017年,他办理了一张保龄球馆的储值卡,但2019年再去消费时发现,商家已经重新装修,原本打球的场地被别的娱乐项目占用。“当时是充多少送多少,办卡没有签订任何纸质协议,只是在电脑上登记客户的个人信息,每次买单说电话号码扣费就行。”李先生说,他和朋友去过几次后再没去过,卡里大部分余额没有消费,他询问场馆工作人员能否退还充值的部分钱款时,被告知店面已于2019年升级转型,并且当时在报纸上刊发了相关声明。

李先生说,既然商家可以在报纸上刊登信息,那为什么不打电话或者发信息向客户说明?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改变门店的经营项目,是否属于变相欺诈?

预付卡消费 消费者应保持理性

“你目前办理了几张预付卡,金额多少?”记者随机询问了20名身边的朋友,有16人表示持有预付卡,最低金额100元,多的有几千元,预付消费涉及众多领域和行业,其中办理8张以上预付卡的以女性居多。

与现金消费相比,预付消费可以享受折扣优惠和便利服务,这是人们选择办理预付卡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办理预付卡时,是否在意合同留底的问题,多数人表示,金额较小的,不需要签订合同。

“我在理发店充值了500元,剪发能享受7折的优惠,按照原价58元的剪发标准,打折下来就是40元,我理发比较频繁,觉得能享受到这个折扣挺划算的。”市民左先生说,在自己有消费需求且花费金额不大的情况下,他认可预付卡的模式,当然,关键还是商家要诚信经营。

一些市民认为,办理预付卡时应理性消费,不要因一时冲动而利益受损。在进行金额较大的预付式消费时,要保存好票据,每次消费完毕后要签字确认,以防卡内余额变少等损失。此外,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后续服务,千万别被商家忽悠了。

预付式消费投诉多 办卡时要三思而行

近两年来,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频繁接到预付式消费举报投诉,主要集中在健身娱乐、美容美发、教育培训、洗车、餐饮服务等行业,消费者投入少则数百元、多则数万元办理预付卡,结果人去店空、老板“跑路”,维权受阻。对此,西宁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警示,非必须非必要不选择预付式消费。

商务部颁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确需预付式消费的尽量选择月卡、季卡等时限较短的预付卡,慎选预付额度高、周期长的预付卡。办卡时一定要查看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是否有商务部门的备案文件,企业名称与宣传资料的企业名称是否一致,交钱收据上加盖的公章、财务章或发票专用章与经营机构名称是否一致,如发现上述问题,拒绝交易,及时举报。

同时,谨慎签订预付式消费合同,不和无书面合同、不开收据的商家发生预付式消费行为。签订合同时要斟酌合同条款内容,如价格、服务标准、有效期限、使用地点、违约责任等;要认真评估消费风险,对于约定含糊不清、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拒绝办理。

办理预付卡时,一定要向商家索要加盖印章的正规票据,并妥善保管好相关票据、商家的广告宣传、消费协议、消费记录等凭证。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发现无照经营拨打12315举报,发现企业法人没有预付卡备案手续的及时向商务部门举报。商家恶意宣布停业、倒闭,无法继续提供服务时,及时向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举报,亦可提起民事诉讼。商家若有欺诈行为或存在卷款“跑路”情况,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