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世界观点:人事主管承诺薪酬过万 公司却不认账该咋办?

在求职时,单位承诺员工享有各种薪资待遇,等拿到工资才发现与当时的约定相差甚远。劳动者小蔡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会怎么办呢?

人事主管承诺薪酬过万,公司却不认账


【资料图】

2020年初,小蔡在求职过程中参加了A公司的面试。之后,A公司负责招聘的主管韩某微信告知小蔡称:“您符合公司招聘要求,经过公司领导商量,薪资待遇是一年16-18万,月工资为7000-8000元,不足部分年终补上。”经考虑小蔡在2020年3月到A公司工作。此后,小蔡月工资也从最初的7000元涨到上万元。2021年2月,小蔡因个人原因辞职。小蔡发现在A公司工作了11个月,到手的工资一共才9万多元,与当初承诺的十几万元年薪相距甚远。小蔡申请劳动仲裁无果,又诉至法院,要求公司补足工资差额8万余元。

A公司认为,韩某并没有将薪资承诺告知公司,且韩某没有权利就薪酬与小蔡达成约定,故韩某在微信中的承诺不能视为公司的意思表示。双方劳动合同约定基本工资为3000元,公司已足额发放工资。

一审判决用人单位补足工资差额,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为此劳动者小蔡诉讼至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招聘人员在微信中对应聘者保底年薪等工资标准所作的承诺明确具体,劳动者有理由相信该承诺系招聘人员代表公司所作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构成职务代理,对用人单位具有约束力。劳动者因相信招聘人员的承诺入职后,用人单位不得以招聘人员的保底年薪未经公司授权为由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双方就工资待遇的意思表示真实并达成了合意,微信聊天记录中所作的承诺可以作为小蔡薪酬待遇标准的依据,单位应当兑现承诺。最终一审法院判决A公司补足工资差额6万余元。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人事主管招聘时的意思表示,代表用人单位

职务代表是指法定代表人履行其职务所实施的行为,即法定代表人在法人章程及法人内部决策机构授权范围内所为的一切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性活动。职务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其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中所担任职务,依据其职权对外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作的代理。只有法定代表人才能“代表”公司,除法定代表人以外的员工以公司的名义对外进行商事活动时只能是“代理”。本案中,韩某接受公司的委托招聘员工,即属于职务代理行为。其他员工以公司名义进行法律行为,法律后果是否能归属于公司,首先需要审查是否有“授权”及“授权范围”。若不存在授权或超越了授权范围,则需要审查是否构成表见代理,即第三人需要证明其善意且无过失才能要求公司承担责任。

《民法典》第170条对职务代理及其法律后果作了规定“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的人员,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对执行其工作任务的人员职权范围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本案中,韩某系A公司的招聘人员,根据公司安排进行招聘是履行职务行为,构成职务代理,故韩某作出的招聘承诺应当认定为公司的意思表示,对公司发生法律效力。

本案中,微信聊天中达成的合意亦属于书面协议。书面形式的最大优点是有据可查,明确清晰,发生纠纷时举证容易。书面形式是指以文字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不仅包括合同、信件这些最常用的形式,其他的有形表现并可以随时调取查阅的形式亦视为书面形式。《民法典》第469条规定:“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微信聊天记录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亦具有传统的书面协议的特点。

本案中,从微信聊天记录的内容看,双方就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进行了磋商,通过要约和承诺就保底年薪达成了一致意见,该一致意见亦属于法定的书面协议,亦应如传统的书面协议那样得到切实履行。

值得指出的是,招聘广告有如促销广告,面向不特定的多数人,法律性质上属于要约邀请,具体的工资标准应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不能作为劳动者主张工资标准的依据。本案是人事主管韩某与劳动者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协商确定的工资标准,对用人单位有约束力。用人单位未按微信中承诺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劳动者要求补足差额,有事实与法律依据。

(据江苏工人报消息 陈文军)

标签: 用人单位 法人组织 职务代理

相关阅读